早上起床有哪些坏习惯需要注意

早上起床有哪些坏习惯需要注意

早上起床需注意的坏习惯

一、起床动作方面

  • 起床过猛
    • 人在睡觉时,大脑皮质处于休眠、抑制状态,各项生理功能维持着低速运转,代谢水平降低、心跳减慢、血压下降等。刚睡醒时这种“睡眠惯性”还会维持一小会儿,如果立马下床,容易引起大脑供血不足,可能会引发中风、猝死等意外。建议起床坚持“333”原则,即刚睡醒时,睁开眼在床上躺30秒,起来后坐30秒,坐到床边等30秒,然后再下床。

二、饮食方面

  • 晨起喝蜂蜜水、淡盐水
    • 晨起如果喝淡盐水,容易使一天内盐的总摄入量超标,增加患骨质疏松症、高血压等疾病的风险。而蜂蜜中70%以上的成分是糖(主要为果糖),晨起后直接喝蜂蜜水,容易使人体血糖浓度上升,对健康不利。虽然蜂蜜对果糖不耐受人群有润肠通便效果(这类人群摄入果糖后,肠道菌群会失调,可能出现很快排便或排便次数增多等情况,但不是真正的润肠通便,时间一长反而对健康不利),总体来说,晨起喝蜂蜜水、淡盐水是坏习惯,晨起第一杯水最佳选择是白开水,水温最好控制在20℃ - 40℃,因为过烫的水会增加患食管癌的风险。
  • 空腹喝咖啡
    • 很多人喜欢晨起喝一杯咖啡提神,但空腹喝咖啡可能对胃黏膜产生刺激,导致胃痛、消化不良等问题。

三、排便习惯方面

  • 排便过于用力或屏气排便
    • 屏气排便时,腹部肌肉用力收缩,会导致腹压增高、心脏排血阻力增大、血压升高等,可能会导致心肌缺血、心绞痛或严重心律失常,甚至可能引发心肌梗死。正确做法是排便时不要过于用力,建议每次排便时间不超过10分钟。
  • 排便不专心、时间过长
    • 早上起床后的起立反射,有利于促进大肠运动和产生便意,此时排便正确,但有的人习惯排便时玩手机、读书看报等,在卫生间一待就是半小时以上,这不仅会使排便变得困难,还有可能患上痔疮。应集中注意力专心排便,每次排便时间不超过10分钟。

四、晨练方面

  • 晨练过于激烈
    • 冬季早上天气寒冷,不宜进行剧烈运动,因为这会导致心肌供氧量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对于老年人来说,晨练过于激烈容易出现供氧不足、心脏缺血的情况,严重时可能诱发心肌梗死。

五、洗漱方面

  • 用冷水洗脸
    • 很多人认为用冷水洗脸可以提神醒脑,但这可能对皮肤和血管造成刺激,导致皮肤干燥、血管收缩等问题。
  • 晨起洗澡水温过热或晨起洗澡(特殊情况)
    • 有些人习惯起床或晨练后洗个澡,若热水突然而至,会引起头部及全身皮肤血管骤然扩张,大量血液集中在皮肤表面,导致心、脑等重要脏器急剧缺血,可能会头晕、胸闷,甚至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另外从中医角度说,晨起是阳气逐渐恢复的时候,即使温水淋浴对阳气也有一定损害(尤其对女性而言不利于身体康健),不过如果偶尔为之可能影响不大,但养成习惯则需慎重考虑。

六、其他方面

  • 拖延起床
    • 拖延起床可能导致错过早餐、匆忙出门,甚至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 手机第一时间
    • 很多人醒来后第一件事就是看手机,这可能让自己陷入社交媒体的漩涡,浪费宝贵时间。建议起床后先进行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伸展运动、阅读等。
  • 不按时吃早餐
    • 对于上班、上学的人来说,早上时间紧张,有的人为了多睡一会选择不吃早餐,或者到单位、学校后再吃早餐,这种做法会增加患胃病、胆结石的风险,还有可能造成肥胖和认知能力的下降。
  • 晨起忽视心理健康
    • 早晨除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也至关重要。早晨是新的开始,应花点时间关注自己的情绪状态,进行一些放松的活动,如冥想、呼吸练习等,有助于缓解压力和焦虑,若忽视则不利于整体健康。
本篇文章所含信息均从网络公开资源搜集整理,旨在为读者提供参考。尽管我们在编辑过程中力求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但无法对所有内容的时效性、真实性及全面性做出绝对保证。读者在阅读和使用这些信息时,应自行评估其适用性,并承担可能由此产生的风险。本网站/作者不对因信息使用不当或误解而造成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