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戴耳机会引起听力下降吗

人类听觉的频率范围是20 ~ 20000 Hz,最灵敏的音频范围是1000~3000 Hz。当声波低于20 Hz(次声)或高于20000 Hz(超声波)时,人耳听不到。人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组成。外耳主要收集声音,并将收集的声波传输到中耳。中耳鼓膜的振动引起听骨链(锤骨、镫骨和砧骨)的振动,并将声音传递到内耳。内耳的耳蜗是感知声音的主要结构。耳蜗基底膜上有一排排外毛细胞和内毛细胞。毛细胞的功能是将声音信号转换成电子信号,并将其发送到大脑。当声波到达耳蜗时,会引起耳蜗内淋巴和耳蜗基底膜的振动,基底膜上毛细胞表面的毛发会移动。这种运动会把感觉到的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通过听觉神经传递到听觉通路,人就会有听觉。人耳对每个频率的声波都有一个最小可听强度和一个最大可容忍强度,前者称为听阈,后者称为最大可听阈。我们通常所说的听,是指听阈和最大可听阈之间的范围,即听的范围。当声强达到最大可闻阈值时,刺激不仅产生听觉,还可能引起中耳和鼓膜的不适或疼痛,甚至损伤内耳。人的内耳大约有18 000个听觉细胞。它们是直径为0.01毫米的纤毛细胞,对噪音特别敏感,受损后无法再生。所以与其说是耳机影响听力,不如说是噪音暴露。噪音引起的听力损伤主要是由于长时间同频率的声音刺激引起的,容易发生耳蜗血管的血液循环障碍,毛细胞会因供血供氧不足而发生代谢异常,最终导致毛细胞的损伤脱落。

严重时还会导致螺旋神经节变性,进而导致噪声性耳聋或听力下降。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休息和必要的治疗,可能会造成不可逆的听力损失。有没有一种戴耳机不伤听力的方法?是的,我喜欢。对于喜欢戴内置耳机听音乐的粉丝,尽量减少戴耳机的时间,音量不要太高,注意劳逸结合。可以遵循60°和60°的原则,即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听音时间不超过60 min。或者使用质量好的主动降噪耳机,可以降低手机音量,减少噪音在嘈杂环境下对耳朵听力的伤害。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优懂得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udongde.com/article/4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