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屎需要经常掏吗

有人曾称掏耳屎是人生三大大事之一。他们觉得如果一天不摘,就会觉得不舒服。还有人说掏耳屎会让他们变聋,从来不敢掏。耳朵里藏着什么,要不要拿出来?没必要,最好不要。耳屎学名为耵聍,是外耳道耵聍腺分泌的一种油脂。它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黄色素,以及少量的水、钾、钠等元素。耵聍产生一段时间后,会随着水分的蒸发而变成干片状,也可能是粘性的,也就是油中的耵聍,这是正常的。

一般来说,耳屎会随着人体的运动、咳嗽、咀嚼等动作自行排出,不会堵塞耳道或影响听力。如果经常自己掏耳朵,可能会损伤耳道,刺激耳道分泌更多的耳屎,甚至会因鼓膜穿孔导致听力下降。而且,这个看起来恶心,听起来有点恶心的小东西,其实对我们的耳朵有保护作用。

一、抗菌:耵聍富含脂肪酸,可在耳道皮肤表面构建酸性膜,使外耳道处于酸性环境,可起到温和的抗菌作用,保护外耳道免受感染;

二、保温保湿:耵聍可以帮助耳道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防止耳道内的皮肤过于干燥;

三、防止异物侵入:耳道皮肤的细毛被耵聍中的油脂湿润,可以阻挡外界灰尘,防止异物和昆虫侵入鼓膜;

四、抗噪音:耵聍的存在,客观上缓冲了进入耳朵的声波,防止耳膜被噪音或猛烈的声音损伤。


而且,人的耳道也不是一条直路,这样就可以隐形地放入耳勺、火柴棒、棉签等,再取出来。耳朵的解剖结构非常复杂,可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我们掏除的耳朵是外耳道,弯曲的外耳道到达鼓膜,深度1.5 ~ 2.5厘米。


掏耳时看不到解剖结构,只能盲目掏耳。掏耳朵效果不好,容易误伤。别人为你掏耳朵,需要好的光线才能看到耳道内的情况。尤其是对于宝宝和婴儿来说,由于耳道狭窄,力量掌握不好更容易受损。父母应该尽量不要为孩子掏耳朵。但是,如果你是油性耵聍,排出相对比较困难。长期积累可能导致耵聍栓塞、听力下降、耳鸣耳痛。这种情况还是需要在医院的耳鼻喉科、头颈外科进行治疗,医生会通过专业的方法取出栓塞的耵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优懂得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udongde.com/article/4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