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的孩子上课容易走神怎么办

二年级孩子上课容易走神的解决办法
一、让孩子认识到走神的不良影响并明白学习的重要性
孩子可能还不能意识到自己上课走神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家长需要耐心引导。比如可以和孩子谈心,通过讲述一些小故事或者身边的例子,让孩子明白上课认真听讲才能学到知识,走神会导致知识掌握不牢固,影响成绩等后果。这是改善孩子上课走神问题的思想基础。
二、营造适合学习的环境
- 保持环境整洁有序
- 整齐的环境能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家长要引导孩子把玩具收好,孩子学习的房间尽量不要放置电脑、电视、电话等可能会分散孩子注意力的物品。例如,如果孩子在写作业或者复习时,电脑屏幕突然亮起或者电话响起,很容易就会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孩子分心。
- 准备齐全文具
- 要确保孩子的文具准备齐全,避免孩子临时东翻西找。比如,孩子在上课做笔记或者写作业时,如果找不到铅笔或者橡皮,就会打乱孩子的学习节奏,导致注意力分散。
- 避免家长成为“干扰源”
- 家长在孩子学习期间也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例如,不要在门外大声说话、电视声音不要太大,或者不要一直探头“关心”孩子写功课的进度等。如果家长在孩子学习时总是制造一些声响或者过度关注孩子,都会干扰孩子的注意力。这一点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家长特别注意,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稳定的学习氛围。
三、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 从专心做一件事入手
-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让孩子的注意力服从于活动的目的和任务。可以从让孩子在一段时间内专心做一件事开始,比如做作业、绘画、练琴、手工制作等等。开始时可以让孩子专心做十分钟,之后慢慢增加时间,每次增加五分钟,循序渐进,最后过渡到四十分钟(也就是一节课的时间)。
- 固定学习的时间、地点和任务
- 让孩子在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地点,完成固定的任务,这样有助于形成一种心理活动的定向。例如,每天放学后,让孩子在书房的书桌前,先完成数学作业,然后再做语文作业等,长期坚持可以提高孩子的自制力和专注力。
四、缓解孩子的学习压力
- 改变评价方式
- 很多父母总是用分数来评价孩子的好坏,或者习惯性地拿孩子去做比较,这只会给孩子造成更多的压力,也会让孩子更抗拒学习。父母要学会改变评价方式,告诉孩子分数不是最重要的,学习是为了吸收知识,让自己成长,只要尽全力就好,让孩子顺其自然地进行学习。
- 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
- 要时刻关注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情绪变化,如果发现孩子因为学习压力大而出现焦虑、烦躁等情绪,要及时和孩子沟通,帮助孩子排解压力。可以陪孩子一起做一些放松的活动,如散步、听音乐等,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减少走神的情况。
五、制定生活和学习计划
- 规律生活作息
- 注意力不足的孩子特别需要父母帮忙建立规律的生活,例如起床、读书、睡觉的时间都可以固定下来,周末可以稍做调整。规律的生活作息有助于孩子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从而在课堂上能够集中注意力。
- 制定学习计划
- 家长可以协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每做完一项就打勾。这样可以让孩子知道今天有哪些事要做,看到勾勾愈来愈多,孩子也会有成就感。例如,将当天的语文背诵、数学作业、英语单词记忆等任务列出来,孩子按照计划一项一项完成,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也能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规划能力。
六、针对不同走神原因的特殊处理
- 对科目缺乏兴趣
- 如果孩子是因为对某一科目没兴趣而走神,比如不喜欢数学,家长可以尝试通过一些趣味的数学游戏、数学故事等方式,来提高孩子对该学科的兴趣。例如,可以和孩子玩数学猜数字游戏,或者给孩子讲数学家的有趣故事,让孩子逐渐发现学科的乐趣,从而提高在课堂上的注意力。
- 听不懂课的内容
- 当孩子因为听不懂老师所讲的内容而走神时,家长要及时和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可以给孩子进行课后辅导,帮助孩子查漏补缺,让孩子跟上课程进度。也可以鼓励孩子在课堂上如果有不懂的问题及时向老师提问,这样可以减少因为知识断层而导致的走神情况。
- 睡眠不足
- 如果孩子是因为头一天没有睡好或睡得太晚,第二天精神萎靡而上课走神,家长要规范孩子的睡眠时间。晚上要营造安静的睡眠环境,避免孩子熬夜,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一般来说,二年级的孩子每天需要保证10 - 11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 受外界干扰
- 如果是教室外面有更吸引孩子的事情,或者孩子被一些新奇的文具等干扰,家长可以教导孩子学会自我约束。例如,可以和孩子约定,如果在课堂上能够不受外界干扰认真听讲,就给予一定的小奖励,像一颗小星星,积累一定数量的小星星可以兑换孩子喜欢的礼物。
- 压力太大
- 若是因为学习压力太大导致孩子走神,家长要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减少孩子的学习负担。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避免给孩子安排过多的课外辅导和作业,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 老师关注不足
- 如果是因为老师对孩子缺少关注,或者老师对孩子的关心不够而导致孩子走神、逆反,家长可以和老师沟通,让老师多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多给予孩子正面的鼓励和反馈。同时,家长也要在家庭中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弥补孩子在学校可能缺失的关注,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
本篇文章所含信息均从网络公开资源搜集整理,旨在为读者提供参考。尽管我们在编辑过程中力求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但无法对所有内容的时效性、真实性及全面性做出绝对保证。读者在阅读和使用这些信息时,应自行评估其适用性,并承担可能由此产生的风险。本网站/作者不对因信息使用不当或误解而造成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