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鄙二僧文言文翻译,解析蜀鄙二僧的文言文原文与翻译

蜀鄙二僧文言文翻译,解析蜀鄙二僧的文言文原文与翻译

《蜀鄙二僧》文言文原文与翻译

一、原文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二、注释

  • :边境。
  • :凭借。
  • :到;明年:第二年。
  • :表示较强的转折副词,可译为难道,反而。
  • :耳朵听觉灵敏,引申为有智慧;:反应迅速,引申为机智。
  • :衰弱,颓废。这里为使动用法,可译为使自己荒废。
  • :糊涂;:平常。这里指不聪明,才华不出众。
  • :限制。
  • :去,往,到。
  • :和尚盛饭的碗,底平,口略小,形稍扁。
  • 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的海上。

三、翻译

四川的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怎么样?”富和尚说:“你凭借什么前往?”穷和尚说:“我只要一个水瓶和一个饭钵就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想要雇船顺江而下,(到现在)还不能去(南海),你凭什么前往!”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他把自己的这件事讲给富和尚听,富和尚露出惭愧的神色。 一个人树立宏伟大志,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这个和尚么?所以一个人的聪明才智有时可以依仗有时却不能依仗;自己依仗自己的聪明却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荒废了自己(的聪明)的人。糊涂和平庸,(有时)可能限制人(有时)却不一定会限制人;不因为自己的平庸就放弃自己,而努力学习不知疲倦的人,是自己激励自己(走向成功)的人。

四、解析

  1. 主题思想
  2. 这篇文章通过蜀鄙二僧想去南海的故事,阐述了难易与成败并没有必然联系的道理,强调了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决定事物成败的,是内在因素,而不是客观条件。穷和尚凭借着坚定的志向,仅用一瓶一钵就到达了南海,而富和尚虽有足够的钱财雇船却未能成行,二者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志向、努力在做事中的关键作用。
  3. 写作目的
  4. 作者是为了劝勉子侄读书求学不要受天资昏庸或聪敏的限制,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无论自身条件如何,只要有志向并且努力去做,就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这也是作者对学问之道的一种看法,希望子侄们能继续发扬清代乾嘉时期学者们潜心问学、不务声名、治学严谨朴实的风气。
本篇文章所含信息均从网络公开资源搜集整理,旨在为读者提供参考。尽管我们在编辑过程中力求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但无法对所有内容的时效性、真实性及全面性做出绝对保证。读者在阅读和使用这些信息时,应自行评估其适用性,并承担可能由此产生的风险。本网站/作者不对因信息使用不当或误解而造成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