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四章翻译及原文,解读老子四章的智慧

老子四章翻译及原文,解读老子四章的智慧

《老子四章》原文及翻译

第十一章

原文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译文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 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 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 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第二十四章

原文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 故有道者不处。

译文 踮起脚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迈起大步想要前进得快,反而不能远行。自逞己见的反而得不到彰明;自以为是的反而得不到显昭;自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勋;自高自大的不能做众人之长。 从道的角度看,以上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只能说是剩饭赘瘤。因为它们是令人厌恶的东西,所以有道的人决不这样做。

第三十三章

原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译文 了解别人的人聪明,了解自己的人圣明。 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 知道满足的人就是富人,确定不移、竭力实行的人有意志。 不丧失立身之本的人能够长久,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长寿。

第六十四章

原文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译文 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 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失。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也不遭受损失。 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解读老子四章的智慧

第十一章

  • 无中生有:这一章通过具体的例子说明了“无”的重要性。例如,车轮的中心是空的,但正是因为这个空,车才能转动;房屋的内部是空的,但正是因为这个空,房屋才能住人。老子强调的是“无”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即“无”并非虚无,而是有其实质的功能。

第二十四章

  • 避免急躁炫耀:这一章告诫人们不要急躁和炫耀。急躁和炫耀不仅不能带来真正的成就,反而会让人失去平衡。老子认为,真正的智慧在于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谦虚,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第三十三章

  • 自知与自胜:这一章强调了自知和自胜的重要性。了解自己是智慧的表现,战胜自己是强大的标志。老子认为,真正强大的人不是那些能够战胜别人的人,而是那些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此外,知足常乐,坚定意志,保持长久的立场,这些都是智慧的体现。

第六十四章

  • 防微杜渐:这一章强调了预防和早期干预的重要性。老子认为,问题在初期时最容易解决,等到问题变得严重时再处理就困难多了。,圣人总是提前做好准备,防患于未然。同时,老子也提醒人们,做事要有始有终,不要在即将成功时放弃,否则会前功尽弃。

通过这些章节,老子传达了一种深刻的哲学思想,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重内在的平静、谦虚和智慧,而不是追求外在的虚荣和急功近利。这些智慧不仅适用于个人修养,也适用于社会治理。

本篇文章所含信息均从网络公开资源搜集整理,旨在为读者提供参考。尽管我们在编辑过程中力求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但无法对所有内容的时效性、真实性及全面性做出绝对保证。读者在阅读和使用这些信息时,应自行评估其适用性,并承担可能由此产生的风险。本网站/作者不对因信息使用不当或误解而造成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