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榧采摘回来后如何处理 香榧发酵需要多少天

香榧采摘后的处理及发酵流程如下:
一、采摘后处理步骤
- 渥堆发酵(脱外种皮)
- 将新鲜香榧堆放在通风处,厚度约10-25厘米。
- 通过自然发酵使外种皮腐烂,便于剥离,此过程需5-7天(若温度较低可能延长至7-15天)。
-
判断标准:假种皮由黄转微紫褐色,坚果易分离。
-
二次堆沤(除涩)
- 脱去外种皮的香榧需二次堆放,厚度5-15厘米,进一步去除涩味。
-
时间:约10天,直至外壳由红色变为深褐色。
-
清洗与晾干
- 清洗后置于阳光下晾晒至八成干,再移至通风处自然风干,形成“白壳榧”。
- 部分传统工艺会使用盐水浸泡3小时后再晾晒。
二、发酵时间关键点
- 总时长:受温度影响较大,通常需7-15天。
- 15℃左右环境需3-5天,22℃左右则缩短至3-4天(类似甜醅发酵温度原理)。
- 注意事项:温度过高会导致香味和营养流失,温度过低则发酵不充分。
三、后续加工(可选)
- 传统炒制:用粗盐或石沙高温翻炒,部分工艺需“双炒”或浸泡盐水后二次炒制,使香榧呈现褐色并散发焦香。
- 储存:干燥后的香榧需储存在阴凉通风处,避免受潮。
四、常见问题
- 发酵失败判断:若出现异味或霉变(如白毛),可能因温度失控或卫生问题导致,需丢弃。
- 香榧壳利用:可作肥料,但新鲜壳含柠檬醛,需腐熟后使用,避免刺激植物根系。
通过以上步骤,香榧的涩味和生青味被去除,同时形成独特香气和酥脆口感。不同产区可能对细节调整,但核心流程一致。
本篇文章所含信息均从网络公开资源搜集整理,旨在为读者提供参考。尽管我们在编辑过程中力求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但无法对所有内容的时效性、真实性及全面性做出绝对保证。读者在阅读和使用这些信息时,应自行评估其适用性,并承担可能由此产生的风险。本网站/作者不对因信息使用不当或误解而造成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