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撒式发酵床后期如何维护

干撒式发酵床后期维护方法
干撒式发酵床是一种生态养殖技术,通过微生物发酵分解动物粪便,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养殖效益。后期维护是确保发酵床长期有效运行的关键。以下是具体的维护方法:
1. 补充菌种和垫料
- 补充菌种:使用金宝贝发酵床菌种的养殖户需要在一年后补充菌种,以避免菌种扩繁反应慢,导致粪便排解慢等问题。
- 补充垫料:垫料在使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应补充,以保持规定的厚度。垫料铺足规定厚度即可,菌种应适量补充。
- 定期补充:垫料连续运行一段时间会消耗一部分,一般使用半年会减少5-10cm,需要补充垫料,保证垫料厚度在30cm左右。
2. 日常管理
- 输粪管理:每天早晨将聚集在发酵床表面的粪便分散到发酵床表面其他无粪便的地方,达到粪便均匀发酵的目的。
- 垫料透气性管理:发酵床养猪密度不大的情况下可半月浅翻一次,三个月左右深翻一次,以增加垫料透气性,提升微生物降解粪便的能力。
- 通风管理:发酵床猪舍应经常通风,排除圈舍湿气以及其他气体,增加圈舍含氧量,提升微生物降解粪便的能力。
- 粪尿掩埋:及时将粪尿掩埋到发酵床中间部位的发酵层,使其发酵完全。粪尿长时间集中在一处会破坏局部发酵环境,影响发酵效果。
- 垫料翻倒:垫料翻倒可以将表面积存的粪尿混入表面以下的垫料中,提供粪尿发酵的条件,保障粪尿尽快发酵降解。翻动深度以20-30cm为宜。
- 控制湿度:保持垫料干燥,较干燥的垫料对中间发酵层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温效果,同时有利于动物的保温和健康。垫料中水分少时对以后的水分蒸发负荷小,不易造成水分超标。
- 防潮措施:防止鸭在饮水时将水洒在发酵床上,可使用漏粪地板覆于水槽下面,防止余水流向发酵床。夏季雷雨期要保持鸭舍外排水沟通畅,无积水渗水现象。
- 消毒处理:对于空栏期的发酵床,如有需要(如遇疫情)可以正常喷洒消毒剂消毒,不影响发酵床的后期继续使用。
- 合理安排“休床”:科学合理地维护发酵床,延长发酵床使用寿命,提高效率。一般情况下,一年添加1-2次菌种与垫料。垫料不能明显低于40公分,如明显少于40公分应及时补充垫料和酌情添加菌种。
3. 维护效果评估
- 温度监测:理想的干撒式发酵床发酵层温度应保持在40-50℃,垫料含水量在20-50%。
- 空气质量:空气无臭味,无明显氨气,屋顶和墙壁上无水滴凝结。
- 垫料状态:垫料表面无明显粪便积存、无蝇蛆滋生、不板结;表面垫料松软、略显潮湿,不起尘;中层垫料较干,或由于填埋粪便湿度稍高;下层垫料基本保持原有的干燥状态。
通过以上维护措施,可以确保干撒式发酵床长期高效运行,提高养殖效益,减少环境污染。
本篇文章所含信息均从网络公开资源搜集整理,旨在为读者提供参考。尽管我们在编辑过程中力求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但无法对所有内容的时效性、真实性及全面性做出绝对保证。读者在阅读和使用这些信息时,应自行评估其适用性,并承担可能由此产生的风险。本网站/作者不对因信息使用不当或误解而造成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