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纠正孩子偏食

一、家长自身行为方面
(一)以身作则
家长的饮食习惯会对孩子产生影响,所以家长应调整自己的饮食习惯,不要在孩子面前议论食物的好坏,也不要表现出自己的饮食偏好,要让孩子获得更全面的营养。例如,家长不能总做自己爱吃的食物,要考虑孩子的营养均衡。
(二)不要强迫
- 避免加深厌恶感 强迫孩子吃不爱吃的食物会让孩子难受,还可能加深他们对这种食物的厌恶感。所以不能强行纠正孩子的偏食习惯,但也不能因为孩子不爱吃某种食物就不再做了。
- 鼓励进步 对孩子克服偏食的每一点进步,家长都要给予鼓励,这样孩子会更乐意保持这种进步。
二、食物加工方面
(一)巧妙加工
如果孩子不爱吃某种食物,可以从烹饪方法上进行改进。在颜色搭配、调味和形状上下功夫,或者把孩子不爱吃的菜和其他菜混合在一起,让孩子有新鲜感,减少排斥感。
三、饮食规律方面
(一)限制零食
- 养成良好进食规律 孩子偏食和吃零食有很大关系,家长要让孩子养成定时、定点进食的规律,限制零食的摄入。家里也要少存放不健康食品,家长自己也要少吃零食。可以在家里准备一些水果来给孩子解馋。
- 避免不良进食习惯 不要让孩子养成边看电视边吃饭的习惯,这会分散孩子的食欲,正餐吃不饱就会依赖零食。同时,也要注意把握饮食时间,避免在孩子刚睡下或刚做完游戏就吃饭,因为此时孩子的消化液分泌不足,会影响消化功能,进而导致偏食。
四、用餐环境方面
(一)一起用餐
和孩子一起吃饭,有家人陪伴用餐的孩子不会有孤独感,而且看到别人吃得津津有味也能促进自己的食欲,还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家长可以在吃饭时给孩子做榜样,孩子也能在家长的管教和指点下选择食物,避免只挑自己喜欢的食物吃。
(二)集中精力用餐
在吃饭前,家长要尽量避免安排孩子看电视、听广播、看书、玩玩具等活动,把电视关掉,玩具和书籍收好。在餐桌上也不要指责孩子,以免造成孩子沮丧情绪,转移注意力。
(三)营造和谐气氛
- 遵循用餐规矩 家长可以要求孩子遵守必要的用餐规矩,并且自己以身作则。
- 避免餐桌冲突 家长不要在吃饭时争吵,不要把餐桌变成战场。也不要采用激烈手段(如训斥、打骂、恐吓)强迫孩子吃某些食物,在孩子吃饭时家长不应过多干涉。和谐、安详的用餐气氛可以减少孩子的紧张情绪和反抗心理,促进孩子的食欲。
五、针对偏食原因解决方面
(一)分析原因
- 饮食要求有求必应 如果家长对孩子的饮食要求总是满足,会使孩子口味变高,专挑喜欢的食物吃。所以家长要合理对待孩子的饮食要求,不能过度纵容。
- 父母“包办”喂食 孩子1岁左右时家长就应培养其自己动手吃饭的习惯,若四五岁还在喂食,会影响孩子对吃饭的兴趣,可能导致偏食,要适时培养孩子自己吃饭的能力。
- 食物单调 家长不能总是做一种饭菜或者只做孩子爱吃的食物,吃腻了就容易形成偏食,要让食物种类多样化。
- 父母偏食 若父母本身有偏食习惯,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对食物的挑三拣四,孩子可能会效仿,所以父母要改正自己的偏食习惯。
- 烹调不可口 即使食材好,但如果父母烹饪技术不佳,做得没滋味或缺乏变化,孩子不爱吃,也会导致偏食,家长可以提高烹饪水平或学习新的烹饪方法。
- 餐桌气氛不良 如果父母关系不和,常在餐桌上争执,孩子吃饭时精神紧张,会导致没有食欲,诱发偏食,所以要营造和谐的家庭用餐氛围。
本篇文章所含信息均从网络公开资源搜集整理,旨在为读者提供参考。尽管我们在编辑过程中力求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但无法对所有内容的时效性、真实性及全面性做出绝对保证。读者在阅读和使用这些信息时,应自行评估其适用性,并承担可能由此产生的风险。本网站/作者不对因信息使用不当或误解而造成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