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担心心源性猝死?做这项检查!

作者 | 北京天坛医院

文章首发于 | 北京天坛医院公众号

 

这个冬天是悲情的,短短几周,我们连续告别,既有笔耕一生的资深新闻工作者,也有年纪轻轻、身强力壮的艺人。“心源性猝死”,一个陌生的医学名词短时间内一次次出现在公众的视野。

 

 

什么是“心源性猝死”?您知道“心源性猝死”的预警信号有哪些吗?怎样才能远离“心源性猝死”?且看北京天坛医院的专家的答案。

 

什么是“心源性猝死”?

 

猝死(Sudden death,SD)是人类最严重的疾病,导致猝死的原因很多,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呼吸睡眠暂停、肺栓塞等等。其中心血管系统导致的猝死,被称为心源性猝死(SCD),是常见的猝死类型。有数据显示,心源性猝死的死亡率仅次于癌症。

 

中国人群心源性猝死的总发病率为41.8/10万人,依此推算,每年约有近60万人发生猝死,相当于每天有1500人发生猝死。

 

猝死,顾名思义往往突然发生,多数人发作前无症状,只有极少数的心源性猝死者在死亡前6个月内曾因心脏疾患而就诊,绝大多数病人则因症状缺乏特异性而被忽视。

 

“心源性猝死”的预警信号有哪些?

 

心源性猝死发生时,会出现突发意识丧失,心跳停止,摸不到脉搏。在发生前,少数人可能会出现心悸、乏力、胸闷、气短、胸痛、头晕、恶心等症状。所以出现以上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明确诊断为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是心源性猝死的高危人群,其中包括先天性心血管疾病(或称遗传性心血管疾病),如肥厚性心肌病、扩张性心肌病、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左心室致密化不全以及多种离子通道病(先天性长QT、短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儿茶酚胺敏感性室速等);后天性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等。

 

另外,即使是平时身体看着完全健康的人群,如果过度劳累、心情激动、饱餐、酗酒、过度吸烟等情况下仍有可能发生“不可预料的猝死”。

 

 

怎样才能远离“心源性猝死”?

 

40岁以上的人群,如果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尤其是这三个中间同时合并有两种危险因素,建议可以进行“冠状动脉CT”排查,没问题的话每隔5年复查一次。

 

日常生活中,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健康饮食、规律运动、控制体重、戒烟等。另外,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减少情绪波动,保持平和心态。平日要关注自身状况的变化,如发生疼痛、憋气、血压升高、胸痛等,都应及时就医检查。

 

此外,最好坚持每年一次健康体检,了解身体状况,如果明确诊断患有心血管疾病,在天气寒冷时,应尽量减少外出,防止寒冷应激反应,同时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减少剧烈体育运动,防止心情大起大落,并随身携带急救药品。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优懂得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udongde.com/article/20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