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童鞋尺码标准对照表怎么选

儿童童鞋尺码标准对照表怎么选

一、根据年龄选择

  • 0 - 6月:脚长10cm以下,不过这个阶段宝宝可能还不太需要经常穿鞋,若需要对应尺码。
  • 6 - 12月:脚长10 - 12cm,例如脚长12cm的宝宝(男女通用),选鞋内长可考虑13cm,中国码可能为16码左右。
  • 12 - 18月:脚长12 - 13cm,像脚长13cm的宝宝,选鞋内长14cm左右较为合适,对应鞋码要根据具体的尺码表确定。
  • 1岁半 - 2岁:脚长13 - 14cm,此时若脚长14cm(男女),选鞋内长15cm,中国码可能是19 - 20码。
  • 2岁 - 3岁:脚长14 - 15cm,脚长15cm时,选鞋内长16cm,鞋码大概为22 - 23码。
  • 3岁 - 4岁:脚长15 - 16cm,例如脚长16cm的孩子,选鞋内长17cm,对应的鞋码要依据具体的尺码表来选。

二、考虑季节因素

  • 夏季:一般孩子的脚长加上0.5cm就是鞋子比较合适的内长。因为夏季穿的袜子较薄,不需要太大的余量,而且夏季孩子脚长增长较快,合适的尺码有助于脚部健康发育,同时也避免鞋子过大影响走路稳定性。
  • 春秋季:孩子的脚长加上1cm为鞋子合适的内长。春秋季节袜子厚度适中,增加1cm的余量能保证孩子穿着舒适,也能适应脚部可能的轻微肿胀等情况。
  • 冬季:由于孩子要穿厚袜子,所以可以考虑在脚长的基础上再放大一点,通常是加上1 - 1.5cm的余量,这样能确保孩子在寒冷天气里,脚部既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又能保暖。

三、根据测量脚长选择

  1. 正确测量方法
    • 纸上描绘法:地上放张纸,脚踩纸上,用笔在脚的前端顺脚指头划轮廓线,再顺后跟轮廓划线(注重笔直径不能过大,划线时笔要垂直,一定要把脚后跟突出端画出,画好后要减去笔的直径),量出两端最长的距离就是脚长。再根据脚的肥厚、鞋的头部空间大小和柔软舒展性加1到2厘米为鞋的内长。
    • 靠墙测量法:脚后跟轻靠墙,量脚指头的最优点与墙的距离。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比较适合在家中快速测量脚长。
    • 伸展测量法:伸展脚掌,平行量出脚后跟最突出处至脚指头的最长处的距离,能较为准确地得到脚长数据。
  2. 特殊情况考虑
    • 如果孩子脚较肥或者脚背很高,在选择尺码时可能需要比正常测量结果再增加一些余量,以确保鞋子的舒适度。例如正常测量选鞋内长为20cm,可能需要增加到20.5cm或者21cm的内长对应的鞋码。
    • 两只脚都要测量,以较长较宽的一组数为准,因为人的双脚可能存在一定的大小差异,以较大的脚为标准选择的鞋子才能保证两只脚都穿着舒适。

四、不同鞋款的特殊要求

  • 浅口低帮鞋:余量稍小,因为这种鞋型比较贴合脚部,如果余量太大容易走路掉鞋子。例如正常脚长18cm,夏季穿浅口低帮鞋,鞋内长选择18.5cm就比较合适,而不是按照春秋季加1cm的标准。
  • 高帮和比较厚实的鞋子:余量稍大,方便穿脱。比如脚长17cm的孩子,穿高帮鞋时,鞋内长可以选择18 - 18.5cm,这样既方便孩子穿进去,又不会过于紧绷影响脚部血液循环和活动。
本篇文章所含信息均从网络公开资源搜集整理,旨在为读者提供参考。尽管我们在编辑过程中力求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但无法对所有内容的时效性、真实性及全面性做出绝对保证。读者在阅读和使用这些信息时,应自行评估其适用性,并承担可能由此产生的风险。本网站/作者不对因信息使用不当或误解而造成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