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优化ATA磁盘性能

全面优化ATA磁盘性能

一、硬件方面优化ATA磁盘性能

  • 选择合适的控制器及检查相关兼容性
    • 系统需要有支持硬盘驱动器高级ATA模式的控制器,大多数ATA控制器向后兼容,例如ATA/100控制器一般支持ATA/33甚至更早标准的磁盘。控制器支持可能是主板ATA芯片组的功能,也有系统的控制器是外插的PCI卡(如ATARAID控制器)。Intel在ATA芯片组市场占比较大,也有其他厂商如威盛提供ATA控制器芯片组。要了解主板上芯片组或控制卡的功能,若ATA控制芯片在主板上,还需检查BIOS是否支持想要使用的ATA模式,可能存在控制芯片支持但BIOS不支持的情况,这时需更新主板BIOS。
  • 采用适当的连接方式
    • 尽量把不同的磁盘连接到不同的传输通道(电缆)上。因为ATA通道默认以当前通道上最慢设备的速率工作,例如若一个ATA/33和一个ATA/100磁盘连接在同一个通道上,该通道最大传输速率将是ATA/33。所以要把低速的ATA设备(如CD - ROM、CD - R、CD - RW、Zip或老式硬盘)接入一个通道,高速的ATA硬盘接入另一个通道。
  • 注意连接电缆的选择
    • ATA/33、ATA/66、ATA/100规范需求使用专用的80线电缆,而早期ATA硬盘使用的通常是40线的电缆。额外增加的电缆线主要起接地的作用,能够有效地降低电缆传输的信噪比。

二、系统软件方面优化ATA磁盘性能

  • 利用微软补丁优化视窗系统对ATA的支持
    • Microsoft不断发行各种补丁来改进视窗系统对ATA的支持。要让ATA设备在视窗系统(如Windows 2000)下以最佳状态运行,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包括ATA接口、必需的硬件、相关软件(如Win2K的补丁,内建和第三方的驱动程式)。
  • 了解数据传输方式并确保兼容性
    • 早期的IDE/ATA规范使用ProgrammedI/O(PIO)的数据传输方法,这种方法依赖CPU进行数据转移。DMA是对CPU依赖程度低的传输方式,后来发展成UltraDMA。目前绝大多数硬盘为了向后兼容,支持所有较老的数据传输模式(包括PIO和DMA)。在视窗系统下要确保这些传输方式的兼容性以保障磁盘性能。

三、从磁盘自身物理结构和算法角度优化

  • 磁盘物理结构优化
    • 磁盘内部机械结构速度改进较小,但磁盘片磁性表面位密度较高,且盘片上每个磁道的扇区数外层比内层多4%左右,增加了环带且每个环带上磁道有相同数量扇区。这种结构的优化有助于提升磁盘性能。
  • 寻道算法优化
    • 寻道算法可缩短寻道时间。例如最短寻道优先(SSF)算法,总是选择距离当前磁道最近的磁道,但存在远离中部区域服务差、公平性和最短响应时间冲突的问题。电梯算法类似乘坐电梯逻辑,需要维持一个方向数据,当指定方向无请求时方向取反,这种算法也有助于提升磁盘性能。
    • 磁盘驱动程序维持磁道请求表,通过磁盘臂调度算法减少寻道过程的总柱面数,提升性能。
  • 利用高速缓存
    • 在控制器中存在高速缓存,当磁道上一个扇区被请求时,其相邻扇区会被读出放到高速缓存(约2M)中,预测成功时数据可从控制器高速缓存直接读出,提升磁盘性能。

四、从应用层面优化ATA磁盘性能

  • 设计合理的数据存储和访问策略
    • 例如给存放的数据设计索引,通过寻址索引来加快和减少磁盘的访问量。
  • 采用异步和非阻塞方式
    • 这种方式可以加快磁盘的访问速度。
  • 合理应用RAID策略
    • RAID0将数据平均写到多个磁盘阵列中,读写数据并行,可提高磁盘的IOPS;RAID1将一份数据复制到多个磁盘阵列中,用于提高数据安全性;RAID5是前两者的折中方式,将数据写到多数磁盘并在另一磁盘写入奇偶校验信息,可在磁盘损坏时恢复数据;RAID0 + 1根据数据备份情况分组,同时进行多分组的并行读写,通过合理选择RAID策略可提升磁盘I/O性能。
本篇文章所含信息均从网络公开资源搜集整理,旨在为读者提供参考。尽管我们在编辑过程中力求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但无法对所有内容的时效性、真实性及全面性做出绝对保证。读者在阅读和使用这些信息时,应自行评估其适用性,并承担可能由此产生的风险。本网站/作者不对因信息使用不当或误解而造成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