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失眠如何处理?

一、非药物治疗方法
(一)生活习惯调整
- 规律作息
- 保持固定的起床和睡觉时间,即使是在周末也尽量不要打乱。早上不宜起得太晚或懒床,中午可小睡,但控制在1小时左右且最好不要在下午3点后睡觉,这有助于调整身体的生物钟,提高睡眠质量和注意力、工作效率等。
- 饮食习惯
- 三餐规律进食,晚餐尤其要注意。晚餐不宜吃得太晚或太多,以免给胃部修复带来负担影响睡眠。睡前少喝水,减少夜间上厕所的次数。平日避免多吃含咖啡因和尼古丁的食物,可多吃红枣、小米和牛奶等有助于睡眠的食物,还可根据医生建议适当补充镁、钙和复合维生素B等。
(二)运动与放松
- 适当锻炼
- 每天下午4点或5点左右进行锻炼有助于晚上入睡,锻炼能缓解疲劳、提高兴奋度,但睡前1小时应避免剧烈的大脑活动,让大脑逐渐放松下来。
- 身心放松
- 睡前到户外散会儿步、洗个澡或者用热水泡脚都有利于睡眠。还可以尝试放松操等诱导人体睡眠的方法。另外,睡觉的时候听一些平淡有节奏的声音,如火车运行声、蟋蟀鸣叫声、水滴声、春雨声或者催眠音乐等也有助于入睡。
- 正确睡姿
- 可以选择平躺或右侧卧,左侧卧容易压迫心脏应尽量避免;不过睡姿也可因人而异,养生家曹次山提出一种左侧卧的睡姿(屈左脚,屈左臂,头放在手上,伸右脚,右手放在右大腿之间),右侧卧则姿势相反,这种睡姿有利于全身放松入睡。
(三)心理调节
- 保持良好心态
- 失眠时不要过于担心,越是强迫自己睡觉可能越睡不着,这种担心和焦虑会影响睡眠,保持正常自然的心态反而更容易入睡。
- 寻找失眠原因
- 导致失眠的因素有很多,如环境因素(噪音、光线、温度、寝具舒适度等)、生理因素(时差、倒班工作等)、心理社会因素(压力、生活事件等)、躯体疾病(各种疼痛性疾病等)、精神疾病(抑郁症等)、药物(含咖啡因等的药物或食物)、睡眠伴随疾病、原发性睡眠障碍、假性失眠等。找出原因并消除它,失眠症状可能会自愈,不能忽视失眠问题,认为它只是小毛病而耽误治疗。
二、药物治疗方法
- 适用情况
- 对于急性失眠患者宜早期应用药物治疗。对于亚急性或慢性失眠患者,无论是原发还是继发,在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当辅助以心理行为治疗。目前临床治疗失眠的药物主要包括苯二氮卓类受体激动剂、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和具有催眠效果的抗抑郁药物。但具有催眠作用的药物种类繁多且复杂,很多药物的主要用途并非治疗失眠,并且大多数药物都存在一定副作用,使用时需谨慎并遵循医嘱。
- 不推荐药物
- 抗组胺药物(如苯海拉明)、褪黑素以及缬草提取物虽然具有催眠作用,但是现有的临床研究证据有限,不宜作为失眠常规用药。酒精(乙醇)不能用于治疗失眠。
本篇文章所含信息均从网络公开资源搜集整理,旨在为读者提供参考。尽管我们在编辑过程中力求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但无法对所有内容的时效性、真实性及全面性做出绝对保证。读者在阅读和使用这些信息时,应自行评估其适用性,并承担可能由此产生的风险。本网站/作者不对因信息使用不当或误解而造成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