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时财产如何分割
						
						离婚时财产如何分割
在中国,离婚时财产的分割主要依据《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以下是根据最新的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对离婚时财产如何分割的详细解析。
1. 夫妻共同财产的认定
夫妻共同财产是指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主要包括工资、奖金、生产经营所得、知识产权的收益等。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的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如果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则适用法定的共同财产制。
2. 财产分割的原则
在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 男女平等原则:夫妻双方在财产分割上享有平等的权利。
 - 照顾子女和女方利益原则:在分割财产时,应当考虑到子女的利益以及女方的权益。
 - 有利生活,方便生活原则:分割财产时应当考虑到双方今后的生活便利。
 - 权利不得滥用原则:任何一方不得滥用权利损害对方的合法权益。
 
3. 财产分割的方式
夫妻双方可以通过协议的方式对共同财产进行分割。如果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则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进行判决。
4. 特殊情况下的财产分割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财产分割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如果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那么在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该方可以少分或者不分。
5. 离婚后财产分割的变更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九条第一款的规定,男女双方离婚后一年内就财产分割问题反悔,请求变更或者撤销财产分割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但是,如果不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法院将会驳回请求。
离婚时财产的分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如果您面临这样的问题,建议咨询专业的律师,以便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本篇文章所含信息均从网络公开资源搜集整理,旨在为读者提供参考。尽管我们在编辑过程中力求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但无法对所有内容的时效性、真实性及全面性做出绝对保证。读者在阅读和使用这些信息时,应自行评估其适用性,并承担可能由此产生的风险。本网站/作者不对因信息使用不当或误解而造成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