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梯设计的基本原则,楼梯尺寸的设计标准

楼梯设计的基本原则,楼梯尺寸的设计标准

一、楼梯设计的基本原则

  • 安全疏散原则
    • 楼梯的位置、数量必须满足安全疏散的要求,这是建筑设计规范的基本要求。无论是住宅还是公共建筑,楼梯都要作为紧急情况下人员疏散的重要通道,确保人员能够快速、安全地撤离建筑物。
  • 使用方便原则
    • 楼梯设计要考虑到日常使用的便捷性,如梯段净宽要根据建筑物的使用特征,按照每股人流宽为550mm加上人体在行进中的摆幅来确定,并且不能少于2股人流,以保证人员正常通行的顺畅性。
  • 人性化设计原则
    • 楼梯踏步高度、深度等尺寸的设计要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例如国家标准规定踏步深度应不小于280mm且不得超过320mm,踏步宽度应不小于220mm,踏步高度应不大于200mm且不得小于120mm,这样的尺寸设计能确保人们上下楼梯时的平稳性和舒适度。
  • 空间利用原则
    • 在满足安全和使用要求的前提下,要合理利用空间。像旋转楼梯就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垂直空间,节约平面的占用面积,其中纯圆形旋转楼梯以中心轴旋转,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垂直空间,比较适合小户型等空间有限的场所,但也要注意其只有一个中心受力点,外围行走时可能会有上下晃动的情况。

二、楼梯尺寸的设计标准

  • 踏步尺寸
    • 踏步深度:国家标准规定通常以楼梯中心线到前端的水平距离来测量,深度应不小于280mm且不得超过320mm。
    • 踏步宽度:应不小于220mm,以确保行走时有足够的支撑面积。
    • 踏步高度:应不大于200mm且不得小于120mm,不同类型建筑可能有所差异,如居住建筑中踏面宽度一般为260 - 300mm,踢面高度为150 - 175mm较为合适;学校、办公楼坡度应平缓些,通常踏面宽为280 - 340mm,踢面高为140 - 160mm。并且为避免上下楼梯时产生错觉,楼梯的第一级台阶与一级台阶的高度应该与其他级一致,如需改变,应该控制在4厘米以内,最好以不超过2 - 3厘米为宜。
  • 楼梯坡度
    • 国家标准规定楼梯的坡度不宜大于1:2.5,楼梯的坡度有两种表示法,即角度法和比值法。当坡度小于20°时,采用坡道;坡度超过45°时,则采用爬梯。
  • 楼梯段宽度
    • 楼梯段的宽度是指楼梯段临空侧扶手中心线到另一侧墙面(或靠墙扶手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其宽度应根据楼梯使用人数的不同进行设计,既要满足人们的通行需求,又要确保紧急情况下的疏散安全。住宅套内楼梯梯段的最小净宽两边墙的为0.9M,一边临空的为0.75M。
  • 楼梯平台宽度
    • 为了保证通行顺畅和搬运家具设备的方便,楼梯平台的宽度应不小于楼梯段的宽度。开敞式楼梯间楼层平台应有一个缓冲空间,其宽度不得小于500mm;封闭式楼梯间楼层平台一般与中间休息平台等宽,但是必须满足规范规定的局部尺寸的要求。
  • 楼梯净空高度
    • 楼梯段上的净空高度计算范围应从楼梯段最前和踏步前缘分别往外300mm算起。楼梯平台上面部分的高度和下面过道部分的净高要大于2米,楼梯段的净高则要大于2.2米;楼梯最高一级踏步到天花板的高度,需要有两米以上的净空,最低不低于1.8米。
  • 楼梯扶手高度
    • 一般建筑物楼梯扶手高度为900mm;室内楼梯的扶手高度从踏步的前缘线开始测量,需要大于0.9米,靠近楼梯井的一侧水平扶手长度超过0.5米的时候,它的高度最少要超过1米;平台上水平扶手长度超过500mm时,其高度不应小于1050mm;幼托建筑的扶手高度不能降低,可增加一道500 - 600mm高的儿童扶手;室外楼梯扶手高不应小于1.05m。
  • 楼梯井相关尺寸
    • 楼梯井宽度大于0.20m时,扶手栏杆的垂直杆件净空不应大于0.11m,以防儿童坠落;在儿童经常使用的楼梯区域,梯井的净宽大于200mm的时候,必须采取安全措施,楼梯栏杆最好采用不能攀登的造型,垂直栏杆件之间的净距离则要在110mm以下。
本篇文章所含信息均从网络公开资源搜集整理,旨在为读者提供参考。尽管我们在编辑过程中力求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但无法对所有内容的时效性、真实性及全面性做出绝对保证。读者在阅读和使用这些信息时,应自行评估其适用性,并承担可能由此产生的风险。本网站/作者不对因信息使用不当或误解而造成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