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餐具用法的误区

不锈钢餐具用法的误区

不锈钢餐具用法的误区

一、对不锈钢生锈的错误认知

  • 认为不锈钢绝对不生锈:很多人认为不锈钢就不会生锈,但实际上真正的不锈钢产品在特定条件下也可能生锈。不锈钢是否容易生锈,铬元素的含量是关键。如果铬含量较低,即劣质不锈钢,其表面不能生成足够紧密的钝化膜,无法起到保护作用,这种不锈钢还是要生锈的。在一般情况下(中性和碱性),含铬量高的不锈钢表面始终处于钝化状态,有一层结构紧密的保护膜保护而不易生锈,但在特殊环境下也可能被腐蚀。

二、挑选不锈钢制品的误区

  • 仅以磁铁判断不锈钢制品:有些人认为能被磁铁吸引就不是不锈钢制品,这种观点不完全正确。家庭用的不锈钢餐具可大分为430、18 - 8、18 - 10三个等级。430不锈钢组成为铁 + 12%以上的铬,可以防止自然因素所造成的氧化,称之为不锈钢,但在长时间使用后仍会生锈,这种不锈钢能被磁铁吸引。而18 - 8(铁 + 18%铬 + 8%镍)、18 - 10(铁 + 18%铬 + 10%镍)含镍量较高,含镍量越高,制品的质量就越好,价格也越贵,镍是反磁性物质,不被磁铁吸引。严格地说,只含铬而不含镍的制品属不锈铁,既含铁又含镍的制品才是不锈钢,所以不能单纯以磁铁来判断是否为不锈钢制品。
  • 认为低价不锈钢制品与高价无异:市场上有些价格明显便宜的不锈钢炊具,很多消费者认为和高价的没有太大区别。但实际上,此类炊具所用不锈钢材料往往质量较差,更容易析出金属元素,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健康风险。

三、使用过程中的误区

  • 长时间盛放特定食物
    • 酸性食物:使用不锈钢餐具时,烹饪和储存过酸的食物是误区之一。酸会促使不锈钢餐具中所含的铬和镍释放到食物中去,对人体健康不利。例如不能用不锈钢锅煮中药,因为中药里含有多种生物碱、有机酸等成分,在加热条件下,容易发生化学反应,使药物失效,甚至生成某些毒性更大的物质。
    • 碱性食物:用强碱性化学药剂如小苏打洗涤不锈钢餐具是错误的做法,会对不锈钢餐具造成损害。
    • 含盐、电解质食物:不锈钢餐具不宜盛盐、酱油、菜汤等,也不宜长时间盛放酸性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中的电解质能与餐具中的金属元素起复杂的电化学反应,使其中元素过量溶解释出。
  • 空烧不锈钢炊具:不锈钢炊具比铁制品、铝制品导热系数低,热传导比较慢,空烧会造成炊具表面镀铬层的老化、脱落,所以空烧不锈钢炊具是一个误区。
  • 使用强氧化性化学药剂清洗:使用强氧化性的化学药剂如漂白粉、次氯酸钠等洗涤不锈钢餐具是错误的,会损害不锈钢餐具。
  • 保养和清洁的误区
    • 使用不当清洁工具:不锈钢餐具使用一段时间后,表面光洁度逐渐呈雾状,这时用钢丝球或砂纸去蹭擦是错误的做法,这样会损伤餐具表面,正确的做法是用软布蘸去污粉轻轻擦拭即可光亮如初。
    • 不恰当的浸泡:在不锈钢炊具使用前,有人会用醋水浸泡来清洁,这是错误的。因为酸性溶液会破坏不锈钢材料表层促进重金属迁移,正确的做法是使用清水将其煮沸半小时,然后再浸泡数小时,再换用新水重复煮沸、浸泡,通常重复3次以上就会把其中可能含有的重金属迁移量减小到相应的安全水平。
本篇文章所含信息均从网络公开资源搜集整理,旨在为读者提供参考。尽管我们在编辑过程中力求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但无法对所有内容的时效性、真实性及全面性做出绝对保证。读者在阅读和使用这些信息时,应自行评估其适用性,并承担可能由此产生的风险。本网站/作者不对因信息使用不当或误解而造成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