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别牙膏含化学物多少

如何辨别牙膏含化学物多少

辨别牙膏含化学物多少的方法

一、查看牙膏成分表

  • 了解常见化学成分
    • 摩擦剂:是牙膏中含量较多(约25% - 60%)的成分,如碳酸钙(CaCO₃)、磷酸氢钙(CaHPO₄·2H₂O和CaHPO₄)、水合硅酸(SiO₂·nH₂O)、氢氧化铝[A1(OH)₃]等,这些成分用以加强牙膏的摩擦作用和去污能力并磨光牙面。通过成分表中摩擦剂的排序和是否有多种摩擦剂混合使用等情况,可以初步判断其在牙膏中的含量比例。如果排在成分表较靠前位置且种类单一,可能含量相对较高;如果多种摩擦剂且靠后,可能总量多但每种含量相对低些。
    • 湿润剂:可防止牙膏在软管中固化变硬等,像甘油等成分就属于湿润剂。若成分表中排在较靠前位置,说明含量相对较多。
    • 表面活性剂:常见的是月桂醇磺酸钠,用于清洗口腔污垢。如果在成分表中位置靠前或者有特别提及高纯度、高含量等表述,可能该化学物在牙膏中的含量不少。
    • 粘合剂:如羧甲基纤维素钠盐(cMc)及其衍生物、角叉菜、海藻酸钠等,使牙膏中配料分散均匀。一般在成分表中的位置可以大致反映其含量情况。
    • 香料:多为薄荷类,如薄荷醇(薄荷脑)、薄荷油等,是赋予牙膏凉爽感的成分。若在成分表中较靠前,含量可能较高。
    • 甜味剂:如糖精或者木糖醇,用来改善口感。若成分表中明确标注了含量数值或者排在比较靠前的位置,说明含量在牙膏中占有一定比例。
    • 药物成分:像氟化物(氟化亚锡、单氟磷酸钠或氟化钠等形式)用于预防龋齿和牙周疾病,如果是含氟牙膏,会标明氟的添加量,这可以直观反映氟化物在牙膏中的含量。如果有其他药物成分如杀菌剂等,其在成分表中的排序和标注方式也能反映含量多少。
  • 关注成分的排列顺序
    • 按照相关规定,牙膏成分表中的成分是按照其在牙膏配方中的含量从多到少进行排列的(含量最多的排在最前面)。所以,排在前面的成分在牙膏中的含量相对较多,排在后面的含量相对较少。例如,如果水排在成分表的第一位,说明水在该牙膏中的含量是最多的;而如果某种特殊功效的化学物质排在成分表靠后的位置,那么它在牙膏中的含量相对较少。

二、参考产品的宣传说明

  • 特殊标识
    • 如果牙膏宣传是“天然牙膏”“有机牙膏”等,通常意味着其化学成分相对较少,更多采用天然成分。但要注意,目前并没有严格的统一标准来界定“天然”“有机”牙膏,有些产品可能只是部分成分天然,仍含有一定的化学物质。
    • 有些牙膏可能会宣传“低敏”“温和”等特性,这类牙膏可能在化学物质的选择和含量上有特殊的考量,例如减少了可能引起过敏的某些化学物质的含量。
  • 功效宣传
    • 如果牙膏强调美白、抗菌等强功效,可能会含有相对较多特定的化学成分来实现这些功效。例如,美白牙膏可能含有较多的摩擦剂或者特殊的化学美白成分;抗菌牙膏可能含有杀菌剂等化学成分,且含量可能相对较高。

三、借助专业检测手段

  • 成分检测机构
    • 可以将牙膏送到专业的检测机构进行成分分析,这些机构能够准确地检测出牙膏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具体含量。不过这种方式可能需要花费一定的费用和时间。
  • 特定化学物质检测工具(针对部分化学物质)
    • 例如对于含氟牙膏,可以使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法配合离子计来检测氟离子的浓度,得知氟化物在牙膏中的含量。但这只是针对氟化物这一种化学物质的检测方法,而且需要专业的仪器设备和操作技能。
本篇文章所含信息均从网络公开资源搜集整理,旨在为读者提供参考。尽管我们在编辑过程中力求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但无法对所有内容的时效性、真实性及全面性做出绝对保证。读者在阅读和使用这些信息时,应自行评估其适用性,并承担可能由此产生的风险。本网站/作者不对因信息使用不当或误解而造成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