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车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卖车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一、卖车流程

(一)车辆价值评估

  1. 确定评估方式
    • 可以通过查阅《二手车蓝皮书》获取车辆的目前市场参考价。
    • 登录一些官方的二手车买卖网在线查询二手车价值系统了解价格情况。

(二)手续检查

  1. 准备随车资料
    • 车辆登记书、行驶证、附加费证、保险卡、养路费缴讫单、保修卡等随车资料。
  2. 确认车辆来历证明
    • 车辆购买的原始发票,进口车辆需确认车辆属于大贸、海关罚没、工罚没、走私车、套牌车等各种情况。
  3. 提供车辆所有人身份证明
    • 若车辆所有人为单位,需提供法人代码证和公章。
    • 若车辆所有人为个人,需提供个人身份证(暂住户口需提供暂住证)。
  4. 车辆委托代理证明(如有需要)
  5. 查询清理违章记录:有违章的车辆是不允许过户的,所以这一步至关重要。
  6. 确认分期付款车是否还清贷款

(三)选择卖车方式

  1. 经营公司/经纪公司收购
    • 特点:一手交钱,一手交车,方便快捷但价格会相对较低。因为经纪公司要承担场地费用、人员费用、整修费用、资金风险,还要保持合理的经营,在买卖之间必然存在差价。
    • 适用对象:如果想尽快售出车辆,拿到资金,不太在意差价,可选择这种方式。
  2. 代售
    • 特点:把车委托给专业的二手车经纪代理公司,由他们负责处理车辆交易事务,包括估价、寻找买主、价格谈判、过户手续办理等。车辆的售价视车型和市场状况而定,一般会高于收购的价格,但需要支付一定数额的代理费用。
    • 适用对象:如果不太着急卖出去,还想尽量多卖点,但又没时间精力,可以考虑代售的方式。
  3. 竞价
    • 特点:在专业的竞价网上发布车辆信息,给出最低价格和时间限制,接受网络买家的竞价,卖给出价最高者。当然也有流拍的可能,如果参与竞价的人比较多的话,可以充分体现爱车的价格。一般在交易意向达成后,竞价网站会有专业人员协助完成交易相关的手续。
  4. 自售
    • 特点:把车转卖给朋友,或者其他个人,自己处理相关流程和手续事务。直接和买主打交道,谈价、验车、过户,价格由双方商定,如果运气不错,也许会卖出一个意想不到的好价钱。最好是交易完成后办妥手续,以防纠纷。
    • 适用对象:如果不急于卖车,又想体验一下交易的乐趣,就选择自售吧。
  5. 置换
    • 特点:选定准备买的新车型,然后把车交给进行价格评估,折抵部分车款。厂商把上交的车辆全面整修后再出售,或者直接转卖给二手车经营公司。车辆折抵价格与收购价差不多,因为厂商也要处理这些置换上来的车,好处是可以享受一些新车销售方面的让利和服务。
    • 适用对象:如果急于卖掉老车换新车,而新车厂商又有置换服务,可选择置换。

(四)签订合同

  1. 买卖双方需签订由工商部门监制的《旧机动车买卖合同》,合同一式三份,买卖双方各持一份,工商部门保留一份。

(五)办理过户手续

  1. 一般交易流程中的过户相关步骤
    • 验车、查询违章、复印所需手续、递交手续、缴纳交易费用、领取交易手续及交易发票,当取得二手车交易发票后,买主就可以拿着交易发票去交易市场进行过户手续了。
    • 办理所需手续需要行驶证、车辆登记证书、车辆发票(新车是由4S开具的原始购车发票,二手车则是由二手车交易市场开具的二手车交易发票)、车主身份证原件及相关证明,另外车辆也需要到场。
  2. 过户转移登记
    • 买主将车过户到自己名下,凭取得的二手车交易发票通过各地车辆管理所办理车辆交易后的产权转移登记,并取得新的行驶证等,此外这次过户转移登记也将记录在原始登记证书上。进行到这一步,车辆基本上跟卖主无关了,过户的手续也均由买主在当地的车辆管理所完成。

二、卖车注意事项

  1. 了解市场行情
    • 充分了解市场行情,避免车辆价值被低估或高估。
  2. 保护个人信息与证件安全
    • 双方约定见面时,地点最好选在白天的闹市区,比如有保安、收费员的停车场,建议带上同伴一起前往。
    • 在双方没有达成确定买卖意向前,不要轻易地将车辆的各种证件示人。
  3. 定金相关
    • 双方谈好价后,可以请买主支付一些定金。
  4. 及时办理过户
    • 交易成功后要抓紧时间办理过户手续。倘若不及时过户,车辆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原车主将承担连带责任。
  5. 车辆税费变更登记
    • 不要忘记了对车辆税费等进行变更登记。
本篇文章所含信息均从网络公开资源搜集整理,旨在为读者提供参考。尽管我们在编辑过程中力求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但无法对所有内容的时效性、真实性及全面性做出绝对保证。读者在阅读和使用这些信息时,应自行评估其适用性,并承担可能由此产生的风险。本网站/作者不对因信息使用不当或误解而造成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