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工资怎么计算

一、企业职工退休工资计算
(一)基本组成部分
企业职工退休工资主要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对于1996年1月1日以前参加工作的参保人员,还会有过渡性养老金。 1. 基础养老金 - 计算公式为:基础养老金=(退休时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本人缴费年限×1%。其中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本人平均缴费指数就是自己实际的缴费基数与社会平均工资之比的历年平均值,其低限为0.6,高限为3。 - 例如,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6000元,本人平均缴费指数为1,缴费年限25年。则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 6000×1 = 6000元,基础养老金=(6000 + 6000)/2×25×1% = 1500元/月。 2. 个人账户养老金 - 计算公式为:个人账户养老金 = 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退休年龄和当时的人口平均寿命来确定,例如50岁为195月、55岁为170月、60岁为139月。 - 假设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为100000元,60岁退休(计发月数为139月),则个人账户养老金 = 100000÷139≈719.42元/月。 3. 过渡性养老金(特定人群) - 对于1996年1月1日以前参加工作的参保人员,过渡性养老金=指数化平均缴费工资×缴费年限×1.2%。
二、公务员退休工资计算
公务员退休后的退休费按本人退休前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之和的一定比例计发。其中,工作年限满35年的按90%计发;工作年限满30年不满35年的,按85%计发;工作年限满20年不满30年的,按80%计发。
三、其他影响因素
- 缴费年限
- 一般来说,缴费年限越长,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退休工资越高。例如,缴费15年和缴费30年相比,缴费30年计算出来的基础养老金部分会更高,因为基础养老金计算中本人缴费年限是重要因素。
- 缴费基数
- 缴费基数越高,个人平均缴费指数可能越高,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越高,在计算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时都会使的退休工资更高。例如,一个缴费基数为3000元的职工和一个缴费基数为8000元的职工相比,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缴费基数8000元的职工退休工资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