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岁小孩厌学怎么办

一、分析厌学原因
(一)内部因素
- 学习习惯差
- 例如学习效率低、学习方法不当等,可能导致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事倍功半,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十二岁孩子正处于知识难度提升阶段,如果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很容易在学习上遇到困难而厌学。
- 学习能力欠缺
- 部分孩子天生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当面对难度过高的学习材料或者学习难度突然增大时,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比如十二岁的孩子在初中阶段,课程增多、难度加大,如果学习能力跟不上,就可能对学习失去信心而厌学。
- 心理问题
- 童年经历、性格缺陷等可能引发孩子心理上的不稳定,从而表现出对学习的厌烦。例如曾经在学校受过同学的欺负或者老师的批评,可能导致孩子对学习环境产生抵触情绪进而厌学。
(二)外部因素
- 教育观念不当
- 有些家长过分强调孩子的成绩,通过赏罚等过于严厉的方式监督孩子学习。这会给孩子带来很大压力,一旦成绩不理想或者达不到家长期望,就容易出现厌学情绪。例如家长要求孩子每次考试必须达到班级前几名,否则就惩罚孩子减少娱乐时间等。
- 学校环境
- 如果学习环境不够舒适、氛围不好,像学校教育资源匮乏等情况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学校的教学设施陈旧,实验室设备不足,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等,都可能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厌倦感。
- 家庭环境
- 家庭矛盾、家庭成员忙碌等问题都可能影响孩子的学习状态。例如父母经常吵架,孩子无法安心学习;或者父母工作太忙,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和心理需求,孩子可能觉得自己不被重视,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
二、针对厌学的解决办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
- 分解学习任务
- 将孩子的学习任务适当分解,让孩子能更轻松地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而不是制定难以完成的宏大目标。例如,把背诵一篇长课文分成几个小段落,分别在不同时间段背诵,这样孩子更容易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当孩子学习基础较差时,更要多包容和鼓励,给孩子足够的成长空间和时间。
- 多样化学习方式
- 采用多种形式的学习,如利用新技术引导孩子学习。可以通过App制作小游戏、观电影、看动画、玩教育性的电脑游戏等方式,让学习不再枯燥。例如学习历史知识时,可以观看相关的历史纪录片,这样能丰富孩子的学习体验,提高学习兴趣。
- 结合兴趣爱好
- 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让孩子的生活不只是围绕学习。例如孩子喜欢绘画,那么可以引导孩子通过绘画来学习相关知识,如画植物时学习生物知识等。当孩子在兴趣爱好中有收获时,也能带动学习上的积极性,从内心深处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从而缓解厌学情绪。
(二)建立合理目标
- 适度的学习目标
- 家长要为孩子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不要过度追求成绩,应一步一个脚印,让孩子学有所获,逐步提高学习兴趣。比如根据孩子目前的学习成绩和能力,设定每次考试进步几分或者提高几个名次的目标,而不是一下子要求孩子考到班级前几名。
(三)改善学习环境
- 家庭学习环境
- 家长要以身作则,不要自己躺着看电视、玩手机、打游戏等,而期望孩子能乖乖学习。可以给孩子买单独的书柜,准备不同类型的书籍,营造读书氛围。例如家长每天抽出一定时间看书学习,孩子在这种氛围下也会更愿意学习。
- 学校学习环境(家长可从侧面协助)
- 如果学校环境存在问题,家长可以向学校反映情况,比如建议学校改善教学设施,或者希望教师能丰富教学方法等。同时,家长可以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学校的改善环境活动,如班级的图书角建设等,增强孩子对学习环境的归属感和喜爱度。
(四)调整教育方式
- 家长角色正确定位
- 家长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和权利,作用是引导和帮助孩子健康成长,而不是过分干预孩子的学习过程。要适当地赞扬孩子的成绩和努力,避免过分品评孩子的表现。例如孩子取得一点进步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而不是总拿孩子和其他同学比较。
- 关注孩子心理健康
- 如果发现孩子情绪异常,家长应该及时和孩子沟通,并有针对性地安排相应的心理辅导。因为孩子的厌学情绪很可能与心理健康问题有关。例如孩子突然变得沉默寡言,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家长要耐心询问,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本篇文章所含信息均从网络公开资源搜集整理,旨在为读者提供参考。尽管我们在编辑过程中力求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但无法对所有内容的时效性、真实性及全面性做出绝对保证。读者在阅读和使用这些信息时,应自行评估其适用性,并承担可能由此产生的风险。本网站/作者不对因信息使用不当或误解而造成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