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泊东吴万里船全诗,解析这首诗的含义和背景

《绝句四首》其三 - 杜甫
全诗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解析
诗句含义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一行白鹭上青天:一行白鹭飞向蓝天,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 窗含西岭千秋雪:从窗户望去,可以看到西岭上终年不化的积雪,表现了自然的壮丽与永恒。
- 门泊东吴万里船:门前停泊着从万里之外东吴(今江苏一带)来的船只,暗示了交通的恢复与繁荣。
诗歌背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绝句四首》之一,写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当时,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心情较为舒畅。此前,由于蜀中发生动乱,杜甫曾一度避往梓州(今四川三台)。安史之乱平定后,严武回到成都再次镇蜀,杜甫的生活逐渐安定下来,面对生机勃勃的景象,他欣然命笔,写下了这组即景小诗。
诗歌赏析
- 色彩鲜明:诗中使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颜色,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
- 动静结合:黄鹂鸣叫、白鹭飞翔、积雪静止、船只停泊,动静结合,使画面更加生动。
- 对仗工整:全诗四句均为对仗,体现了杜甫在诗歌形式上的严谨与追求。
- 情感表达:通过描绘自然美景和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历史背景
- 安史之乱:这场持续八年的动乱对唐朝社会造成了巨大影响。杜甫在诗中提到的“万里船”能够通行,暗示了战乱的结束和交通的恢复。
- 成都草堂:杜甫在成都期间,曾在草堂居住。这首诗反映了他在草堂的生活状态和心境。
《绝句四首》其三是杜甫在成都草堂时期创作的一首描绘自然美景和生活场景的诗。通过对黄鹂、白鹭、积雪和船只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和平生活的美好。这首诗不仅色彩鲜明、对仗工整,而且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本篇文章所含信息均从网络公开资源搜集整理,旨在为读者提供参考。尽管我们在编辑过程中力求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但无法对所有内容的时效性、真实性及全面性做出绝对保证。读者在阅读和使用这些信息时,应自行评估其适用性,并承担可能由此产生的风险。本网站/作者不对因信息使用不当或误解而造成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