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习习惯有哪些

孩子学习习惯有哪些
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质量的重要保证,包括按时上学、按时完成作业、上课用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爱动脑思考、保管和整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品等。
具体学习习惯及培养方法
预习习惯
每天晚上,孩子自己去寻找第二天上课要学习的内容,把教科书看一遍,自己寻找到重点难点,做好记录。每节课后做好下一节上课的准备。
定时定量学习习惯
所谓定时,就是对于哪些时间学习哪些内容,已经成为自觉行为,不需要别人提醒。所谓定量,就是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定量的学习任务,不轻易改变。
自己翻查工具书和查阅参考资料的习惯
比如,一遇到生字词就翻查字词典;遇到不懂的专业术语就翻查专业词典;遇到生疏的历史典故就翻查历史典籍;遇到不清楚的地名就查地图或地图册。
不动笔墨不看书习惯
要看书,先找笔。看书时一边看一边圈点勾画,标号重点难点或精彩之处,或随手批注。自己读过的书,一定要留下痕迹。
劳逸结合的学习习惯
曾有人这样说:光学习,不玩耍,聪明的孩子要变傻。所谓头悬梁,锥刺股,只是精神可嘉,方法未必科学。列宁曾经说过,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
对所学知识活学活用的习惯
首先要经常把书中的知识、书中的道理、书中的故事讲给别人听,每讲一次,都是对所学知识的一次复习和巩固;其次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书中的知识只有为我所用,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
朗读和背诵的习惯
对一些优美的文章,经典的文章,最好用大声朗读的方法。每天早读都要坚持,朗读要如入无人之境,排除干扰。中学生如果能背诵几百篇优秀的文章、段落,等于为你一生的文学功底、语言功底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
写日记的习惯
要使自己手中的笔随心所欲,就得天天练笔,练笔最好的方法就是天天记日记。通过写日记,可以使孩子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进行总结和深入思考;可以锻炼他观察生活的能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提高他的写作水平;可以使孩子尽情倾诉自己的感情,调节自己的情绪;可以培养他独立的个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可以开阔他的心胸,净化他的心灵。
摘抄和整理知识的习惯
读书时如遇到精彩的描写,精辟的议论,优美的抒情,名人名言,凡人妙语,应立即摘抄下来,并注明出处。刚开始摘抄时往往不分类,时间长了,自己就想动手给它分类了。分类就是整理知识的过程,你记的东西,经过自己几次归类整理,这些知识就属于自己的了,每整理一次,印象就加深一次。
主动说、大胆说的习惯
首先要经常把书中的知识、书中的道理、书中的故事讲给别人听,每讲一次,都是对所学知识的一次复习和巩固;其次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书中的知识只有为我所用,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