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怎么防冷

冬天怎么防冷

一、饮食方面

  • 补充高热量食物:膳食中多补充产热营养素,像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以提升肌体对低温的耐受力。例如瘦肉、鸡鸭肉、鸡蛋、鱼、豆类及其制品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就很不错。另外,牛奶中的蛋氨酸通过转移作用可提供耐寒必需的甲基,所以也可多摄取含蛋氨酸较多的食物,如芝麻、葵花子、酵母等。
  • 晨起喝热粥:清早起床喝一碗热粥,有助于保暖,增强身体御寒能力,还能预防受寒感冒。像糯米红枣粥、八宝粥、小米粥等都是适宜的选择。此外,还可以常食桂圆粥(安神养心)、菊花粥(清火明目)、鲫鱼粥(胃理肠)、茯苓粥(健脾养胃)、芝麻粥(益精养阴)、胡桃粥(养阴固精)、大枣粥(益气养阴)、银耳粥(润肺生津)、萝卜粥(消食化痰)等。
  • 吃含铁、钙的食物:怕冷可能与缺少钙、铁有关。钙会影响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缩性和兴奋性;血液缺铁易导致缺铁性贫血,表现为产热量少、体温低等。所以补充富含钙和铁的食物可提高机体御寒能力。

二、穿着方面

(一)整体原则

  • 遵循穿衣原则:冬季穿衣最好遵循“内薄软、中保暖、外防风”“内贴身、中宽松、外收口”“顾两头、腿要厚、腰别露”的原则。

(二)具体衣物

1. 躯干部位

  • 紧身衣:身体最里面可穿运动型紧身衣,它对皮肤表层有压迫感,能增加血液循环,使全身产生热量。而且顶端的运动紧身衣采用独特的新型高弹力面料,能迅速吸汗,保持身体干燥。其版型符合人体构造,比保暖内衣更贴身,还能凸显身材曲线。
  • 套头毛衣:能保证身体和颈部暖和。
  • 马甲:为身体增加一层保暖屏障,还让双臂活动自由,不臃肿。
  • 羽绒服:保暖效果好且轻巧,选购时选择合适蓬松度的,一般蓬松度800及以上的更保暖。
  • 羊毛衬里裤:对于想秀腿又不想穿秋裤的女性很适合,保暖物料和普通裤子完美合一,样式多样。

2. 头部

  • 毛线帽:能让头顶和耳朵保持温暖,是冬日保护头部较受欢迎的帽子。
  • 雷锋帽:比毛线帽更暖和,起源于俄罗斯,两侧有护耳,有下巴带,能保护耳朵、下巴和下颌。
  • 遮耳帽:最早用于寒冷气候中的狩猎活动,也可起到保暖头部的作用。

3. 脸部及耳部

  • 保暖口罩:可让唇部和整个脸部远离寒冷,也可将围巾往上扯一部分围住脸部来保暖。
  • 耳罩:是耳部保暖常见物品,使用方便,不用时可挂在脖子上,独立耳套可单独戴在左右耳上,不破坏发型。

4. 颈部

  • 围巾和围脖:围巾历史悠久,风格图案多样;围脖可更自在地围在脖子上,保暖效果佳。

5. 四肢

  • 手套:样式多样,有指手套、连指手套、无指手套,还有能正常使用智能设备又保暖的手套,可保持手部温暖。
  • 袜子:脚部保暖很重要,每天晚上用热水泡脚也有助于全身暖和。
  • 长筒靴:能让脚部和小腿暖和。
  • 雪地靴:有厚厚的衬里,鞋底防滑,穿上如同给脚穿上棉衣。

三、生活习惯方面

  • 手套护手:外出戴手套保暖,在家洗碗洗衣服时也最好戴上橡胶手套,避免冷水刺激和洗涤用品伤害手部皮肤。洗手水温不宜过热,洗后趁手未干涂上凡士林或护手霜。易手发凉的人可多做干洗手动作(双手对搓)来促进血液循环防寒。
  • 足部保暖:民间有寒从脚底生的说法,足为人体最远端,脂肪薄,保暖能力差,且足底穴位与内脏关系密切,足部受凉可能引起多种疾患。所以要天天用温热水洗脚,最好同时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天天步行半小时以上活动双脚;早晚搓揉脚心增进血液循环。
  • 控制室内温度:空调、暖气温度过高,室内外温差过大会让人感觉更寒冷,室内温度最好设为18℃至20℃。还可在居室泼些清水,促使房间顶部热空气向地面流动,让室内温度略有上升,使空气既温暖又清新。
  • 户外活动:户外活动可促进热量产生,调节新陈代谢机能,增强大脑皮层兴奋和体温调节功能。气温骤降后适当动筋骨、出汗,可强身健体。
  • 室内通风换气:虽然冬天寒冷,但仍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打开窗户短暂通风,可排除室内湿气和有害物质,保持空气新鲜。
  • 巧妙运用暖色:巧妙地用暖色装饰房间,如用粉色做窗帘,将淡蓝色地毯换成红色,撤去日光灯换白炽灯泡,将雪景照片换为暖色调装饰画,摆放暖色花卉等,可让人进屋就感到温暖。
本篇文章所含信息均从网络公开资源搜集整理,旨在为读者提供参考。尽管我们在编辑过程中力求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但无法对所有内容的时效性、真实性及全面性做出绝对保证。读者在阅读和使用这些信息时,应自行评估其适用性,并承担可能由此产生的风险。本网站/作者不对因信息使用不当或误解而造成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