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课坐不住小动作多怎么办
一、正确引导方面
(一)理性看待
家长要理性看待孩子贪玩的行为,因为孩子处于发育阶段,好奇心强是天性。不要打骂孩子,而是慢慢引导孩子接受注意力集中的状态。
(二)正面激励
- 鼓励与赞扬:在家人或朋友面前夸奖孩子的良好表现,比如孩子能帮妈妈做些小事等,这种鼓励与赞扬是对孩子实际表现和自控能力的认可,随着持续鼓励,孩子注意力保持的耐心会逐渐提高。反之,过多批评会让孩子自尊心受损,听课兴趣下降,注意力意识淡化。
- 让孩子体验好处:重视表扬和激励,以正面教育为主。如果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变长,给予口头或物质奖励,如买孩子想要的东西,让孩子感受到集中注意力的好处,从而有意识地延长注意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二、习惯与意识培养方面
(一)正确指引习惯
家长对孩子顽皮好动的习惯要正确指引,在孩子不过分的情况下可原谅,并且讲道理,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形成,好动习惯会逐渐改变。
(二)制定作息表
给孩子制定清楚的作息表,规定起床、就餐、玩耍、看电视和就寝等时间。孩子要遵守安排,但在孩子不遵守时也可灵活处理。
三、注意力训练方面
(一)营造安静环境做事
父母要有意识地训练孩子注意力,让孩子在安静环境中做事,例如多带孩子去博物馆等安静的地方,使其学会在安静氛围中集中注意力。
(二)避免打扰孩子专注
当孩子专注于一件事时,家长不要轻易打扰,例如孩子专心玩玩具时,不要频繁让孩子喝水、吃东西等。
四、家校合作方面
(一)与老师沟通座位安排
和老师良好沟通,尽量让老师把孩子安排在最前排,这样对孩子的乱动有约束和监督作用,慢慢形成习惯后,能减少上课乱动现象。
(二)冷处理与正面影响
- 老师冷处理:家长可以建议老师对孩子进行冷处理,当孩子多动时不理睬,或者多表扬行为规范的孩子来影响他,让孩子意识到良好行为更能被关注,改变原有观念。
- 讲清规则:家长和老师配合给孩子讲清楚上课应遵守的规则,解释不同学习阶段(如幼儿园和小学)的任务差异,具体告知孩子上课该做和不该做的事,让孩子心中有是非观。
五、其他方面
(一)控制电子产品使用
家长要控制儿童对电子产品的使用,经常看快节奏电视节目的孩子专注力比不看的孩子差很多。
(二)多参加体育运动
建议孩子每天保持2小时户外运动,因为人在运动时需要高度集中专注力,例如爬山、跑步时,否则容易摔倒,这有助于改善孩子上课坐不住的情况。
(三)平等对话
和孩子多沟通,询问孩子老师讲课他却玩东西的原因,了解孩子的想法。
(四)培养专注力
- 多种训练方式:在生活中加强对孩子专注力的培养,如要求孩子一次只做一件事、高效做事、培养阅读兴趣、加强听力训练、培养运动习惯、帮助孩子转换情绪等。
- 找出不专心原因:找出孩子不专心的原因并共同寻求解决办法,如有的孩子觉得老师教的都会,家长要引导其不影响他人;有的孩子热心助人但不分场合,家长要引导孩子注意场合。
- 培养集体意识:培养孩子的班级意识、集体意识、团队意识,这有助于孩子全面发展,改善上课状态。
本篇文章所含信息均从网络公开资源搜集整理,旨在为读者提供参考。尽管我们在编辑过程中力求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但无法对所有内容的时效性、真实性及全面性做出绝对保证。读者在阅读和使用这些信息时,应自行评估其适用性,并承担可能由此产生的风险。本网站/作者不对因信息使用不当或误解而造成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