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成绩下降怎么办
一、家长方面
(一)情绪与态度
家长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能一味指责孩子。因为孩子也希望成绩优秀,成绩下滑时他们本身就很难过,尤其初一的孩子处于青春期,渴望得到认可。如果家长指责,孩子可能会自暴自弃,故意与父母作对。家长应安抚孩子情绪,帮助孩子重拾学习的自信心,让孩子振作起来努力提高成绩。
(二)合理看待成绩
要合理分析评价孩子分数,以鼓励为主。不要只看孩子的分数,要考虑整个班级的分数情况以及每次考试试题的难易程度。对于孩子取得的进步要及时鼓励,减少批评,这样孩子有了信心,才不会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
二、学习习惯与方法
(一)找准原因
立即找准成绩下降的原因,做到有的放矢。如果以前成绩好这次只是偶尔失误,要赶快找到是哪科出了问题,丢分的地方主要在哪些方面,并寻找补救对策。
(二)补上短板
- 重视小问题
- 粗心大意、计算马虎、审题不准这些看似小的过错也不能忽视,长此以往会后患无穷。对于失分的地方一定重视起来,可把所有错题归类入档形成“错题集”,重点对待这些错题,将它们作为反面典型,防止再犯。
- 制定目标
- 由于人的注意力不能长期高度集中,所以孩子在学习时要制定短期目标,进行明确的断点学习,就像课程设置每门课四十五分钟一样。当一个短期目标达成后,再进行下一个目标的学习。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孩子也能带着目的去学习,获取有用信息时就会有意识地记住。
- 及时复习
- 记忆衰退是正常生理过程,课后复习很重要。可按照五分钟、二十分钟、一小时、十二小时、一天、两天、五天这样递增的时间间隔进行复习,最好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效果会很好。
- 梳理知识框架
- 孩子可以自己将学到的知识用思维导图列出来,这表明真正理解了所学知识。在学习一段时间后,系统的归纳总结相当重要。在梳理过程中可能会发现自己知识的弱点,每一次梳理都是对知识节点的连接,多梳理有助于融会贯通。
- 讲解法学习
- 让孩子将自己所学的东西,用自己的理解讲出来。这样可以让孩子在讲解过程中获得自信和自豪感,很多问题也会在给别人讲解时被发现,能让孩子察觉到自己的已知错觉。
三、适应初中学习
(一)预习的重要性
初一课程科目增加,难度提高,可以适当进行预习。因为老师讲得快、讲得多,提前预习有助于跟上节奏,对学习效果有很大帮助。
(二)课后复习的正确方式
课后复习不只是做题和做作业,还需要整理笔记,总结归纳内容,把不懂的标记出来,通过这样反复的过程才能记牢知识。
(三)主动学习与交流
- 主动学习
- 要慢慢引导孩子主动学习、勤奋学习,在学校里要敢于问问题,不懂就问老师和同学,多和成绩好的同学交流。学习是个过程,成绩不会一下子提高,要有耐心等待。
- 高效听课
- 学会高效听课,有准备地去听,即听课前先预习,找出不懂的知识、发现问题,带着知识点和问题去听课会更容易掌握知识;同时要参与交流和互动,不要只做“听”的旁观者,而是要做“听”的参与者,积极思考老师讲的或提出的问题,能回答的时候积极回答。
四、针对特殊情况的应对
(一)网络上瘾
如果是因为小升初后的暑假沉溺网络导致成绩下降,家长要引导孩子合理安排时间,减少电子产品接触时间,摆脱网瘾。有网瘾的孩子上课容易困倦,会影响学习。
(二)新环境不适应
- 学校方面
- 如果孩子是因为不喜欢学校、班级氛围或者某个老师等原因导致不适应新环境而成绩下降,要帮助孩子调整心态,让孩子试着去发现学校、班级、老师的优点,尽快融入新环境。
- 压力方面
- 如果是因为进入初中后竞争激烈、老师期许高,孩子抗压能力弱而成绩下降,要锻炼孩子的心理抗压能力,可以让孩子参加一些竞争类活动。同时家长也要给孩子适当减压,让孩子知道尽力就好,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
(三)家庭不和睦
如果家庭关系紧张影响到孩子成绩,家长要尽量在孩子面前保持和谐的家庭关系,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能安心学习。
本篇文章所含信息均从网络公开资源搜集整理,旨在为读者提供参考。尽管我们在编辑过程中力求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但无法对所有内容的时效性、真实性及全面性做出绝对保证。读者在阅读和使用这些信息时,应自行评估其适用性,并承担可能由此产生的风险。本网站/作者不对因信息使用不当或误解而造成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