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肚脐眼的好处与功效 艾灸可以做哪几个部位

艾灸肚脐眼的好处与功效 艾灸可以做哪几个部位

一、艾灸肚脐眼的好处与功效

  1. 对脾胃的作用
    • 艾灸肚脐眼可增强脾胃机能,实现健脾和胃,生清降浊的效果。能让升阳得升,浊阴下降,起到健脾止泻,和胃降逆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胃痛、反胃、痞满、呕吐、泄泻等病症。
  2. 对三焦的作用
    • 能够通调三焦,激发三焦的气化功能,使气机畅通、经络隧道疏通,促进身体代谢,还能缩减脂肪,可用于治疗小便不利、腹水、水肿、肥胖等问题。
  3. 对女性健康的作用
    • 由于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督带与生殖及妇人的经带、胎、产息息相关,艾灸肚脐眼可以调理冲任,理气养血,固经安胎。在临床上可用于妇女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崩漏、不孕及黄褐斑、面色萎暗等证。
  4. 通经活络止痛方面
    • 脐通百脉,艾灸肚脐眼后,温热药贴脐能够通经活络,理气和血,达到通则不痛的效果。适用于肠麻痹、痹症,手足麻木及诸酸痛证。
  5. 养生保健方面
    • 脐为先天之命蒂,后天之气舍,是强壮保健的要穴。艾灸肚脐眼具有补脾肾,益精气,抗老驻颜之功。可用于虚劳诸疾,神经衰弱和预防保健,达到回春延年的效果。
    • 还具有行气活血的功效,对于气滞血瘀引起的痛经等不适症状有改善作用,通过促进气血运行来达到保健效果。
    • 艾灸肚脐眼有温中补虚,温阳通络,升阳举陷的作用,对中气下陷、阳气不足所导致的胃下垂、子宫脱垂、痔疮等症有治疗效果。
    • 对脾胃虚寒的病人,艾灸肚脐眼能起到健脾、温中散寒的作用。
    • 有敛汗固表、涩精补虚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自汗、盗汗、带下、久泄、梦遗、滑精等。

二、艾灸可做的部位

  1. 穴位部位
    • 腹部穴位
      • 除了肚脐眼(神阙穴),像气海穴、关元穴等腹部穴位也经常被用于艾灸。气海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艾灸此穴有培补元气等功效;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处,为养生保健的要穴,艾灸关元穴可以起到补肾培元、温阳固脱等作用。
    • 背部穴位
      • 例如命门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艾灸命门穴可起到温肾壮阳、强腰膝等功效;还有肾俞穴,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艾灸肾俞穴有助于补肾益精等。
    • 四肢穴位
      •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是强壮身心的大穴,艾灸足三里可以调节机体免疫力、调理脾胃等;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艾灸三阴交穴对女性的妇科健康、调节内分泌等有帮助。
  2. 经络循行部位
    • 沿着经络循行的路线进行艾灸也是常见的做法。比如沿着足太阳膀胱经,这条经络从头部一直到脚部,根据不同的病症和保健需求,可以选择经络上的部分区域进行艾灸。
  3. 疼痛或不适部位(阿是穴)
    • 当身体某个部位出现疼痛或者不适的时候,这个部位就可以被视为阿是穴进行艾灸。例如颈部疼痛,在疼痛最明显的地方艾灸,往往能起到缓解疼痛、改善局部气血循环的作用。
本篇文章所含信息均从网络公开资源搜集整理,旨在为读者提供参考。尽管我们在编辑过程中力求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但无法对所有内容的时效性、真实性及全面性做出绝对保证。读者在阅读和使用这些信息时,应自行评估其适用性,并承担可能由此产生的风险。本网站/作者不对因信息使用不当或误解而造成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