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手怎么办?

冻手的应对方法
一、日常护理与预防措施
- 保暖防寒
- 在寒冷季节要注意手部保暖,外出时最好佩戴手套,选择保暖且透气的手套为宜。如果已经出现冻手症状,避免使用保暖效果过好的手套,以免暖和环境使伤处皮肤发痒难受。另外,衣服鞋袜宜宽松干燥,防止影响血液循环加重冻手情况。在日常生活中洗碗、洗衣服等接触水的活动时,尽量使用温水,也可使用里面是棉绒的手套来操作,减少冰冷的水对手部的刺激,预防冻手。
- 提高耐寒能力
- 对于年年复发冻手情况的人,可以在夏季开始逐步养成冷水洗脸、洗足、擦身、洗澡习惯,提高耐寒能力。冬季怕冷者可多吃些热性祛寒食品,如羊肉、狗肉、鹿肉、胡椒、生姜、肉桂等。每年发病者,可冬病夏治,在伏天进行几次外擦药物自疗,有条件的加做红外线理疗效果更佳,入冬前宜提早内外治疗。
-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 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加速气血运行,以利疮面修复,也可预防冻疮新发。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手部清洁,涂抹护手霜,定期护理手部,这有助于预防冻手的发生,在手部已经冻伤的情况下,清洁手部后涂抹护手霜再戴上手套保暖,能缓解冻手症状。
二、不同程度冻伤的应对
(一)一度冻伤(常见冻疮,受损在表皮层)
- 药物治疗
- 伤湿止痛膏:先用温水将患处洗净,擦干后将伤湿止痛膏紧贴在患处皮肤上,一般贴24小时可痊愈,如未愈可再换贴几次。皮肤破溃或过敏则不宜贴敷。
- 云南白药:冻疮未溃破者,用白酒将云南白药药粉调成糊状外敷,并注意保温;冻疮已溃破者,将患处洗净后,直接撒云南白药药粉于创面,用消毒纱布包扎,数日内可愈。
- 热醋涂抹:冻疮初起时,用热醋涂抹,醋干后,再行涂抹,一日数次,可见效。
- 生姜汁:生姜的自然汁,熬膏涂之,对手、足冻疮均治。此外,用生姜汁时时漱吐,还可治疗口疮。
- 其他药物:可以使用冻疮膏、多磺酸粘多糖乳膏、维生素E乳膏等涂抹冻伤部位,也可使用香蕉皮擦拭。如果皮肤已经出现了破溃的症状,可以选择使用红霉素软膏或者是莫匹罗星软膏来预防感染。
- 物理治疗
- 每天晚上用电吹风边吹边揉,几天后冻疮可能就会消失。也可以用红外线照射、紫外线照射局部,促进血液循环。
(二)二度冻伤(伤及真皮浅层)
- 水疱处理:伤后除红肿外,伴有水疱,疱内可为血性液,深部可出现水肿,剧痛,皮肤感觉迟钝。如果有水疱或大疱,可以进行无菌疱液抽吸,然后涂抹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等预防继发细菌感染,同时要做好手部保暖和干燥,避免再次被冻,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口服硝苯地平片,可以扩张血管,促进末梢血液循环,改善冻疮。
(三)三度冻伤(伤及皮肤全层)
- 出现黑色或紫褐色,痛觉丧失,伤后不易愈合,除遗有瘢痕外,可有长期感觉过敏或疼痛。这种情况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进行系统治疗。
(四)四度冻伤(伤及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甚至骨头)
- 可出现坏死,感觉丧失,愈后可有瘢痕形成。必须及时到医院进行专业治疗。
三、民间小偏方
- 黄瓜瓜蒂:夏秋吃黄瓜时,用瓜蒂反复擦常发生冻疮的部位,只要坚持经常,可保证不再复发。
- 仙人掌外敷:仙人掌去刺捣烂外敷患处,3天后更换,适合未溃者。
- 螳螂子黄汁:将螳螂子(即桑螵蛸)切开,取其中黄汁涂破溃处,每日1次。
- 马勃外敷:用马勃一块外敷溃处,每日更换。
- 鲜芝麻叶:夏季伏天,鲜芝麻叶捣烂涂擦易患处,1小时后洗净,每日多次。
- 红霜茄子秸:红霜茄子秸连根拔起洗净,煎汤泡洗患处约半小时左右,每日2次。
- 姜汁或辣椒水:用姜汁或辣椒水外擦患处,适合未溃者。
- 皮硝煎水:皮硝煎水外洗患处。
本篇文章所含信息均从网络公开资源搜集整理,旨在为读者提供参考。尽管我们在编辑过程中力求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但无法对所有内容的时效性、真实性及全面性做出绝对保证。读者在阅读和使用这些信息时,应自行评估其适用性,并承担可能由此产生的风险。本网站/作者不对因信息使用不当或误解而造成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