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被老师针对不想上学怎么办
一、家长方面的应对措施
(一)情绪安抚
当孩子被老师针对不想上学时,父母首先要做的是安抚孩子的情绪,而不是强迫孩子去学校。因为在孩子哭闹时,他们不会接受他人意见,强迫只会让孩子更抗拒上学。 1. 倾听孩子想法 - 父母要去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让孩子慢慢缓解情绪。当孩子情绪稳定后,再进行劝说,以帮助孩子解决厌学心理。例如孩子哭诉老师在课堂上总是挑他的错,家长就要耐心听完孩子的讲述,不要中途打断。这一做法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从而减轻心理压力。
(二)了解事情全貌
- 与孩子沟通
- 家长应该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试着从孩子口述中寻找原因。比如孩子说老师总是针对他不给他回答问题的机会,家长要详细询问这种情况发生的频率、是否有特殊情境等。
- 与老师交流
- 在从孩子处得到一定信息后,委婉跟老师交流,寻找原因。如果是小孩的原因,家长要跟老师从心理引导孩子,特别是老师要给予更大的关怀弥补;如果是老师原因,家长也要提出自己的看法,维护自己的孩子。例如家长可以和老师说“老师,孩子回来感觉有些沮丧,他觉得自己在课堂上总是被忽视,我想了解一下在学校的真实情况”。
(三)引导孩子正确对待
- 分享自身经历
- 家长可以说说自己小时候被老师批评或者被针对的经历,以及自己的做法。通过与孩子谈心,让孩子认识到在学校受到老师这样的对待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是成长中可能会遇到的,没有反倒不正常了。例如家长可以说“我小时候也被老师批评过作业写得不好,当时我很沮丧,但是后来我发现老师是想让我进步,后来我就努力改进了”。
- 进行假设引导
- 家长可以给孩子做假设,让孩子学会换种方式思考。比如跟孩子假设一个故事,说“假如爸爸/妈妈在工作中被领导批评了,就不想去上班了,你觉得这样可以吗?”顺势引导孩子认识与老师、同学相处,即使没犯错误,也会因为对一些问题或事情的不同看法而产生分歧,要学会求同存异,在包容中前进。
- 培养抗压能力
- 如果是孩子自身心理承受能力较低,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抗压能力。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一些小挑战,如让孩子参加一些小型的比赛、完成有一定难度的任务等,逐步提高孩子的抗压水平。
二、学校方面(老师)可能的调整
(一)老师的自我反思
- 管理情绪
- 如果是因为老师脾气性格比较火爆,遇到一些调皮捣蛋、屡教不改的学生可能会忍不住针对学生,老师要克制一下,做好自己的情绪化管理。虽然说忍无可忍无需再忍,但老师的职责是教育好学生,不是一味的发泄,要认识到针对学生的行为可能会对学生造成伤害,导致学生厌学。例如老师可以学习一些情绪管理的技巧,如深呼吸、暂时离开让自己激动的场景等。
- 公平对待
- 老师要反思自己是否真的存在针对学生的情况,如果是因为对学生有偏见而导致的不公平对待,要及时纠正自己的态度,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给每个学生相同的机会,无论是课堂提问、表扬还是批评等方面。
(二)与学生重建关系
- 给予关怀
- 如果是因为孩子的问题而导致老师的批评或者关注较多让孩子觉得被针对,老师要在之后给予孩子更大的关怀弥补。例如老师可以在课后找孩子谈心,询问孩子对之前情况的想法,并且鼓励孩子积极面对学习和学校生活。
- 调整教育方式
- 老师要根据孩子的特点调整教育方式。如果孩子比较敏感,老师在教育时要采用更温和、正面激励为主的方式,避免让孩子产生被针对的感觉。例如对于容易紧张的孩子,老师可以先给予一些简单的任务,在孩子完成后大力表扬,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本篇文章所含信息均从网络公开资源搜集整理,旨在为读者提供参考。尽管我们在编辑过程中力求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但无法对所有内容的时效性、真实性及全面性做出绝对保证。读者在阅读和使用这些信息时,应自行评估其适用性,并承担可能由此产生的风险。本网站/作者不对因信息使用不当或误解而造成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