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留守儿童的方式

关爱留守儿童的方式
一、家庭层面的关爱方式
- 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父母要依法履行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职责和抚养、教育义务。对于不履行监护职责的父母或受委托监护人,村(居)民委员会、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要及时予以劝诫、制止,督促其改正;情节严重或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责任。
二、政府及基层组织层面的关爱方式
- 政府部门
- 乡镇政府建立信息台账: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建立详实完备的农村留守儿童信息台账,一人一档案,实行动态管理、精准施策,为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提供支持。
- 加强对基层指导:要加强对村(居)民委员会的指导,制定乡规民约,明确父母监护、关爱、教育子女职责,共同加强对监护人的法治宣传、监护监督,敦促其履职到位。
- 基层组织(村/居委会)
- 掌握基本信息并及时报告:村(居)民委员会要详细掌握每个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监护情况、就学情况等基本信息,定期或不定期走访、探视,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向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报告。
- 提供沟通便利并跟踪管理:要为农村留守儿童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与父母联系提供便利;要通过组织党员干部上门家访、驻村干部探访、专业社会工作者随访等方式,对重点对象进行跟踪管理,及时帮助农村留守儿童解决生活和学习上遇到的突出困难和问题,确保所有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妥善照料和关爱保护。
三、学校及班主任层面的关爱方式
- 学校
- 开展主题活动:学校可开展如传递青春正能量·关爱留守学生主题班会等活动,让学生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家庭、学习情况,焕发学生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之情,还可以发动学生跟留守儿童结对子、写信等活动。
- 助力实现心愿:广泛开展心愿直通车活动,帮助农村留守学生实现微心愿,解决他们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参与方式分两种:一是和家长一起在心愿直通车网站选定心愿,直接联系留守学生,帮助其实现愿望;二是通过参加团组织集中开展的心愿直通车活动,现场将心愿礼物送给留守学生。
- 志愿者行动:号召学校党员、团员教师参加志愿者行动,到农村留守儿童多的学校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在暑假期间为留守学生开展学习辅导、文体活动等相关课程。
- 捐建读书角:一是集体捐建,发动各班级为留守儿童自主捐建一个或多个读书角;二是个人捐建,发动家长或者爱心人士对口一个学校的少先队中队,自主捐建一个或多个读书角;也可以几个人共同捐建一个或多个读书角。
- 班主任
- 全方位了解留守儿童:详细建立档案,内容包括家长姓名、学生的基本情况、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情况,并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学生及其监护人,以便及时联系,同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档案内容。
- 用真爱教育引导:在生活上、学习上给留守儿童无微不至的爱,从小事和细节上多关心他们,时刻关注思想变化并及时沟通,把留守儿童当成自己的孩子,注重从平时生活细节、亲情体验、心理教育等各个方面加强教育引导。
- 促进亲子联系与沟通:根据孩子校内外表现,尽可能让孩子与父母取得联系,如每月定期通电话;利用节假日家长返乡机会约父母面谈;对于孩子出现的不良倾向和问题及时处理并耐心说服教育;定期家访,定期举行监护人座谈会,交流管教经验,共同制定教育策略。
- 多表扬鼓励:珍视留守儿童的优点,如自立自强、生活自理能力强、劳动观念强等特质,利用一切契机激励、表扬他们,培养其自立自强精神。
- 开展心理辅导矫正:在学校开设心理教育课的同时,在所带班级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通过每周班会活动时间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消除留守儿童的不良痼疾,营造健康向上的氛围。
四、社会层面的关爱方式
- 发挥群团组织优势:进一步加强政府部门之间、各群团组织之间的协作,充分发挥妇联、共青团、工会、残联、关工委等组织关爱服务优势,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的工作积极性。民政、教育、公安等部门要加强配合,积极指导各地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
- 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像十堰小草义工协会准备开展庆祝六一游十堰活动,社会各界可以通过开展类似的公益活动走近留守儿童,弥补他们内心的空白。
本篇文章所含信息均从网络公开资源搜集整理,旨在为读者提供参考。尽管我们在编辑过程中力求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但无法对所有内容的时效性、真实性及全面性做出绝对保证。读者在阅读和使用这些信息时,应自行评估其适用性,并承担可能由此产生的风险。本网站/作者不对因信息使用不当或误解而造成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