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孩子上课纪律差怎么办
一、家庭方面的措施
(一)培养规则意识
- 明确基本纪律:家长要给孩子讲清楚基本的纪律,例如上课不能吃东西、随便讲话、和其他学生打闹,要听老师的话等,让孩子知道在学校里应该怎么做,并且告诉孩子遵守规则的原因以及不遵守规则会给大家带来的不便。
- 建立家庭规则:在家中建立一些规则,例如要求孩子吃饭时坐端正、夹自己前面的菜等,通过这些基本的行为规范练习,提升孩子的自控能力,这对孩子在学校遵守纪律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进行激励引导
- 奖罚结合:和孩子说清楚如果纪律不好就会接受惩罚,如果每天纪律好就会有相应的奖励。可以设计一个表格,例如坚持一个月,每天表现好就给一颗星星,星星集得越多奖品就越多,奖品可以和孩子商量决定。
- 及时表扬:家长要及时向老师了解孩子在课堂的表现,接收到孩子好的表现的反馈后,及时表扬孩子;对于孩子未曾做好的事情,可以再次和孩子约定,直到孩子完全懂得遵守纪律。
(三)助力学习提升
- 预习习惯:教孩子学会预习,让孩子在课前读课文内容、画重点、查工具书、记笔记等,这样孩子对新课有了一定的认识,了解自己的疑惑,在听讲的时候就能跟上老师的思路,听课更有针对性,从而提高注意力。
- 阅读习惯:帮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阅读尤其是大量文字性阅读可以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孩子理解能力提高了就能听懂老师的授课内容,减少走神现象。
二、学校方面的措施
(一)老师引导监督
- 关注激励: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纪律差的孩子,尽量引导慢慢改变孩子的错误行为,例如用表扬的方式任命纪律差的小朋友为纪律委员,让孩子有干部意识,从而以身作则,改掉自身纪律差的毛病。
- 采用竞赛形式:老师可以运用不同的竞赛形式吸引全班同学,让他们互相提醒、监督,例如登山游戏、七色花游戏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互相提醒,从而较容易调控课堂纪律,不过要注意变换花样,保持学生的兴趣和新鲜感。
(二)家校联合共育
- 沟通协作:家长和老师要做好沟通,双方配合,例如家长可以让自家的哥哥姐姐给孩子说一下学校的规矩,因为哥哥姐姐说的话在一年级孩子心里很有分量;老师也可以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在学校的纪律情况,家长根据反馈在家里进行针对性教育。
本篇文章所含信息均从网络公开资源搜集整理,旨在为读者提供参考。尽管我们在编辑过程中力求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但无法对所有内容的时效性、真实性及全面性做出绝对保证。读者在阅读和使用这些信息时,应自行评估其适用性,并承担可能由此产生的风险。本网站/作者不对因信息使用不当或误解而造成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