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力差的孩子如何引导
一、培养时间管理能力
- 让孩子学会分配时间:许多孩子时间观念不强,家长要教导孩子学会支配时间。例如让孩子自己安排做作业和玩耍的时间,当孩子能在短时间内集中精力做完作业,就会有更多玩耍时间,从而产生成功感和自信心。
二、减少外界干扰
- 避免打扰孩子做事:孩子专注做某事时(如拼积木),不要去打扰,等孩子完成后再安排其他事。孩子对感兴趣的事肯花时间,这也是在无意中培养专注力。
- 减少家长的过度干预:有些家长过度关注孩子,总是在孩子集中注意力时各种干预,这会破坏孩子的注意力。家长不要忙于教育孩子而时刻指导孩子应该怎么做,要给孩子独立空间。
三、家长以身作则
- 成为孩子的榜样:孩子会受到家长行为的影响。如果家长在孩子做作业时看电视玩手机,却抱怨孩子不专心做作业是不合理的。家长应成为孩子专注力培养的伙伴而非监督员。
四、关注孩子兴趣
- 重视并鼓励孩子兴趣:孩子有兴趣才会专注做事,如果家长忽视孩子兴趣或者不鼓励孩子,会使孩子遭受打击,影响其专注力。家长要观察孩子的兴趣点,带动孩子一起探索学习,在过程中鼓励引导孩子,让兴趣引导孩子探索学习,逐渐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注意力。
五、关注心理因素
- 减轻孩子心理压力:孩子心理压力大(如父母吵架、家长漠不关心等情况)、老人过分宠溺孩子导致孩子依赖性过强、孩子为引起他人注意故意不集中注意力等心理因素都会影响孩子的专注力。家长要关注这些因素并尽量避免。
六、采用正面教育方式
- 多鼓励少唠叨训斥:教育专注力差的孩子时,避免不停地唠叨和训斥孩子的错误,要多鼓励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让孩子有成就感。不要总拿孩子和同龄人比较,以免打击孩子信心。
- 让孩子专心做一件事:注意力有限,一心两用会降低效果,对于专注力差的孩子更是如此。例如不要让孩子一边玩玩具一边看电视,应让孩子选择一样集中精力做好。
七、培养自制力
- 日常生活中提出要求: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家长要有计划地在日常生活中向孩子提出合理要求,培养孩子良好的意志品质,鼓励孩子按时完成任务,把事情做完,不半途而废,从而培养孩子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八、提供合适的环境和活动
- 营造独立空间并准备合适玩具:孩子玩耍或写作业时,家长不要总去打扰,也不要以“为他好”的名义频繁地送吃的、擦汗等。给孩子搭建独立空间时,准备如拼搭类等有助于培养专注力的玩具。
- 进行针对性练习:可以让孩子做一些锻炼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的图文练习,如走迷宫、在图中找东西、找错误、找异同、比大小长短等。开始时间不要过长,之后可延长练习时间且要每天坚持,并可给予奖励或打分。
九、从学习方面引导
- 关注孩子错题:家长要在孩子学习上多费心,把孩子经常出错、因不细心扣分的题目记下来,经常拿出来提问孩子。
- 引导知识联系:对不同知识点,询问孩子其相同或相似之处,引导孩子将表面差异大的知识联系起来,培养孩子思维的灵活性和洞察力。
- 让孩子讲解题目:家长可以让孩子给自己讲解题目,如果孩子能完整讲下来,就说明孩子理解了知识,同时孩子也能发现自己知识上的漏洞。
十、制定合理计划
- 避免过度任务安排:家长给孩子制定学习计划时,如规定孩子八点之前完成作业,如果孩子提前完成却被额外布置作业,会让孩子逆反心理加重。
十一、借助运动锻炼
- 鼓励孩子参加体育锻炼: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注意力更集中,运动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表现有全面影响,尤其对数学学习帮助最大。
十二、其他引导方式
- 制定单一任务:让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只完成一件事情。
- 控制玩具数量:收起过多的玩具,防止玩具分散孩子的专注力。
- 通过游戏培养:通过益智类游戏或提高孩子音乐素养来培养专注力。
- 营造家庭学习环境:营造较好的家庭学习环境,书桌上尽量不要出现分散孩子专注力的事物。
- 培养阅读习惯:陪孩子一起阅读,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培养孩子的情操,提高专注力。
本篇文章所含信息均从网络公开资源搜集整理,旨在为读者提供参考。尽管我们在编辑过程中力求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但无法对所有内容的时效性、真实性及全面性做出绝对保证。读者在阅读和使用这些信息时,应自行评估其适用性,并承担可能由此产生的风险。本网站/作者不对因信息使用不当或误解而造成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