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控能力差怎么引导
孩子自控能力差的引导方法
一、培养积极的应对态度
教导孩子对纠正做出积极的反应,因为大多数孩子不喜欢被纠正,其反应往往是攻击性或消极的。引导孩子以良好的态度和正确的行为回应,这需要自我控制,也有助于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冲动。虽然对纠正做出良好反应较难学习,但会让孩子终身受益。
二、建立规则意识
- 立规矩
- 在家可跟孩子“约法三章”,比如规定按时吃饭、10点睡觉等。家长要严格监督孩子遵守规则,并告知孩子这是小朋友要遵守的规则,大人也有规则要遵守,并且自己也要按规则行事。长期坚持,孩子会逐步约束自己。同时,家长要和长辈沟通好,否则难以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
- 制定具体计划
- 自控力对孩子来说比较抽象。家长可以通过制定计划的方式让孩子直观地了解什么是自控力以及如何提高自控力,这样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慢慢提高自控能力。
- 不要一次性提过多要求
- 很多家长给孩子辅导作业时,一次提出多个目标,如“你要认真看题,不要粗心,字迹要工整,计算要全对,写完要检查”等,但孩子可能只记住其中一个。提高孩子自控能力是个过程,家长一次性不要提太多要求,否则孩子能量消耗差不多时就会出错,一旦有疏漏家长又批评指责,会让孩子越来越没有自主能力。
三、适度放松与陪伴
- 适当玩耍
- 有时候陪孩子玩闹是很好的。如果家长管得太严,孩子完全放松时可能就没有自控力。可以在玩耍中逐渐引导孩子自主控制自己。
- 降低要求
- 家长不要对孩子要求太高,可以适当降低心目中“好孩子”的标准。有些孩子有抵触心理是可以理解的,很多家长给孩子的门槛太高、要求太多,孩子怕完不成就干脆不做,这是常见的心理。
四、情绪管控
- 家长及时干预
- 自控力常被冲动情绪破坏,在培养孩子自控力阶段调节孩子情绪很重要。家长要及时发现孩子的负面情绪,掌握正确方式方法帮助孩子释放负面情绪。
- 教会孩子宣泄情绪
- 教会孩子正确的情绪宣泄方式,如听音乐、绘画、迁移环境等,避免孩子被坏情绪控制而失去自控能力。
五、观念意识建立
- 借助绘本故事
- 在亲子阅读时找与自控有关的绘本故事讲给孩子听,引导孩子明白良好自控能力的益处和缺乏自控能力的麻烦。
- 游戏化教育
- 将部分可操作的故事情景游戏化,和孩子一起玩自控游戏,让孩子更深地理解什么是自控以及如何自控。
六、培养自律性
- 根据孩子的年龄及接受程度,适当设立一些规则,如“写作业时不能玩手机”,培养孩子遵守规则的能力,从而提高孩子的自律性。
七、从生理方面调整(针对可能存在的生理因素)
- 如果怀疑孩子自控能力差与生理因素有关,例如铅超标等情况,可以在饮食上多加黑木耳、水果、牛奶等食品,尽量少食用膨化食品、罐装饮料,加强勤洗手的习惯,必要时带孩子去做排铅治疗等,从生理上缓解自控能力差的问题。
本篇文章所含信息均从网络公开资源搜集整理,旨在为读者提供参考。尽管我们在编辑过程中力求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但无法对所有内容的时效性、真实性及全面性做出绝对保证。读者在阅读和使用这些信息时,应自行评估其适用性,并承担可能由此产生的风险。本网站/作者不对因信息使用不当或误解而造成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