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孩子上学不认真怎么教育他

一年级孩子上学不认真怎么教育他

一、与孩子沟通

在孩子出现上学不认真的情况时,要及时与孩子沟通,不能用命令口吻说教,应从多方面引导改正。因为一年级孩子刚步入小学,正处于适应期,需要耐心对待,等适应学习后可能就会改善这种不认真的状况。

二、提高孩子理解能力

  1. 教孩子预习
  2. 让孩子在课前读课文内容、画重点、查工具书、记笔记等。通过预习对新课有一定认识,了解自己的疑惑,这样在听讲时能跟上老师思路,听课更有针对性,注意力也能长时间集中在课业上。
  3. 养成阅读习惯
  4. 阅读尤其是大量文字性阅读可提高孩子理解能力。引导孩子多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后就能听懂老师授课内容,从而减少走神现象。

三、创造良好环境

  1. 消除干扰因素
  2. 一年级孩子自控力相对较差,要消除可能分散孩子注意力的各种因素。比如提前让孩子做好吃、喝、穿等准备,学习前不让孩子玩新奇玩具或有趣游戏,使孩子能在平静快乐的心情下开始学习。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是吸引孩子注意力的必要条件。

四、针对不同原因的解决办法

  1. 对课程不感兴趣
  2. 讲课能否提起孩子兴趣很重要。如果孩子对课程不感兴趣而不认真,家长不能直接说教打骂,要多加鼓励,掌握好教育尺度。
  3. 不适应学校环境
  4. 一年级学生刚上学,还未适应学校学习环境,这会影响听课和学习成绩。随着时间推移,等他们适应后学习成绩和习惯会提升起来,家长在此期间要耐心引导。
  5. 学习专注力不够
  6. 家长要细心观察了解孩子兴趣点和优点,鼓励孩子参加兴趣小组、有教育意义的集体活动、比赛,或带孩子去博物馆看展览等。同时,在辅导孩子学习时,不要代替孩子学习,防止孩子养成依赖心理和遇事退缩的习惯。

五、激发学习兴趣

  1. 家长陪伴交流
  2. 家长每天抽出时间与孩子交流,陪孩子读书、做作业,设定适当学习目标,目标达成给予奖励,让孩子体验学习快乐,再设定新目标,以此激活孩子学习动力。孩子有了快乐的学习体验就会产生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 多鼓励孩子思考
  4. 孩子学习时动脑思考了,家长要给予鼓励并说出表扬原因,如“孩子,你能动脑想了,真了不起。”
  5. 规定作业时间
  6. 陪孩子做作业时,给孩子规定时间完成,完成后统一检查,找出错题和孩子一起分析。但不要坐在旁边一道一道盯着做,避免孩子产生依赖心理。

六、培养专注力

  1. 根据孩子发育和适应状态引导
  2. 不同孩子发育状态不同,即便同班同学年龄也有差异,而且6 - 7岁孩子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属正常现象。随着年龄增长和逐渐适应学校生活,孩子适应能力会变强。家长可根据孩子不同时间段的变化情况与孩子沟通,沟通方式避免强制要求,帮助孩子理解自身情况并引导其改进。
  3. 针对易兴奋性格或无预习习惯的引导
  4. 如果孩子容易兴奋或上课前对课上内容不了解而难以进入状态,可让孩子养成预习习惯。孩子预习时发现的问题,第二天上课认真听老师讲。爸妈时间允许的话,当天课后可带孩子复盘预习时不懂的问题,复盘时以鼓励为主。
  5. 借助兴趣爱好提升专注力
  6. 如果孩子做事和学习专注力不好且没有能专注完成的事,家长可引导孩子。比如孩子喜欢画画,鼓励孩子上兴趣班并陪伴养成坚持的习惯,课外能专注做好一件事,课内学习专注力也可能同步提升。若专注力不好是由于“统感失调”导致,建议寻求心理咨询师及相关专业机构的帮助。
  7. 关注情绪问题
  8. 如果孩子因情绪问题上课不认真,如刚上一年级有分离焦虑或遭遇同学欺负等。家长要做好孩子的第一任心理咨询师,关注孩子情绪,帮助解决问题。
本篇文章所含信息均从网络公开资源搜集整理,旨在为读者提供参考。尽管我们在编辑过程中力求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但无法对所有内容的时效性、真实性及全面性做出绝对保证。读者在阅读和使用这些信息时,应自行评估其适用性,并承担可能由此产生的风险。本网站/作者不对因信息使用不当或误解而造成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阅读全文